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世纪核心素养的国际共识

20世纪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发达国家都纷纷提出了核心素养,当前全世界共同倡导的跨学科核心素养是4C's,即合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ic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它们已经成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也是我们构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参考依据。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虽应通过整合学校全部教育活动加以培育,但是不同学科针对不同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分析各国际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可以发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助于发挥更丰富的育人价值,因而有助于提炼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OECD的“关键能力三维度”

OECD于1998—2002年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研究,即“素养的界定和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简称DeSeCo项目,试图汇集欧盟国家的共同理念,形成应对20世纪各种挑战的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探索未来社会中,个人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才能实现“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DeSeCo项目的研究者提出了关键能力的三个维度:能使用工具沟通互动,能在社会异质团体/群体中互动,能自主行动。

其中,“能在社会异质团体/群体中互动”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性质、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的关键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与人和谐相处要求具备:

① 善于移情理解——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理解其处境,这会帮助你学会自我反思,从而认识到原本自以为理所当然的观点和信仰,并不一定也要苛求别人保持认同。

② 有效调控情感——有自我意识,能合理解释个人的情感和动机状态,同时对别人的情感和动机也能细致体察。

合作能力

合作要求每个人具备一些基本的品质,每个人能信守其对群体的承诺,处理好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间的优先关系,必须能分享权利并支持他人。这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包括:

① 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想法。

② 容忍彼此之间各持己见,遵守一定的议程来达成一致。

③ 善于与人协作结盟。

④ 善于与人协商妥协。

⑤ 善于在综合考虑各种意见后作出决定。

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参与冲突管理和解决所需要的具体要求包括:

① 分析利益有关的事务及利益(如权力主导、业绩认可、工作分配和权利平等),冲突的根源以及各方的观点,并认识到冲突各方处境的差异。

② 寻找双方观点相同及相左的内容。

③ 重新界定问题。

④ 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需求和目标进行排序,了解各方在何种方式下愿意妥协。

(二)欧盟的“关键能力八大领域”

欧盟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提出了关键能力的八大领域,分别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阐述了各领域的关键能力的内涵。这八大领域是:(1)母语交流能力;(2)外语交流能力;(3)数学能力和科学技术能力;(4)数字化能力;(5)学会学习的能力;(6)人际交往和履行公民职责的能力;(7)创业能力;(8)文化表达能力。

其中“人际交往和履行公民职责的能力”与我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相符。该领域的关键能力包含以下内容:

人际交往和履行公民职责的知识

① 理解不同社会中普遍接受或倡导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

② 了解个人、群体、社会和文化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③ 了解个人及家庭保持健康、卫生、营养的方法。

④ 理解欧洲社会和其他社会中的跨文化现象。

⑤ 了解公民权利、本国宪法、政府权限。

⑥ 理解地方、区域、国家、欧洲及国际层次的机构(包括欧盟的政治经济角色)在制定相关政策中的角色和责任。

⑦ 了解地方政府和国家的主要职能,了解正常的工作流程。

⑧ 理解民主、公民身份、国际条约等概念及其表达方式(包括欧盟基本权利宪章和欧盟条约)。

⑨ 了解所在国、欧洲及世界主要历史事件、发展趋势、变革因素,了解欧洲及周边地区的现状。

⑩ 了解欧洲和世界的移民及少数民族。

人际交往和履行公民职责的技能

① 能在不同社会情景下与他人进行建设性的交流(体谅别人的观点和行为;对个人和集体有责任意识)。

② 对他人抱有信心和善于发挥移情理解。

③ 能建设性地表达个人所遭受的挫折(控制攻击性、暴力倾向或自我破坏性行为)。

④ 能把工作和生活适当分离,防止将职业冲突转移到个人生活中来。

⑤ 理解欧洲和其他国家中的民族文化认同,理解彼此认同所带来的多样化的益处,并以此来丰富个人阅历。

⑥ 善于协商妥协。

⑦ 参与社区活动、参与所在国及欧洲的决策制定过程,在选举中参与投票。

⑧ 能关心帮助解决问题,影响当地社区或更大范围以彰显团结。

⑨ 能与公共机构有效互动。

⑩ 能从欧盟提供的机会中获益。

⑪ 掌握所在国的语言。

人际交往和履行公民职责的态度

①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② 愿意克服定势与偏见。

③ 善于妥协。

④ 诚实守信。

⑤ 拥有对地方、所在国、欧盟及世界的归属感。

⑥ 愿意参与各层次民主决策。

⑦ 自愿参与公民活动,支持社会多样化和社会融合。

⑧ 愿意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隐私,抵制反社会行为。

⑨ 接受人权和平等观念是团结的基础,对现代欧洲社会的民主体制担负起责任,主张男女平等。

⑩ 欣赏、理解不同宗教或种族的价值体系差异。

⑪ 批判性地接受大众传媒的信息。

(三)美澳日的公民关键能力

1 美国的“21世纪人才核心技能”

美国使用的“技能”(skill)一词,其涵义与中文的“能力”相近。

2002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确立了21世纪技能伙伴计划书,全美开始广泛讨论21世纪技能学习议题,各州先后参与该计划,建立了21世纪技能发展联盟,联盟于2007年提出了三大“21世纪人才核心技能”,并根据核心技能建构21世纪课程。

① 学习与创新技能:创造力与创新、批判思考与问题解决、沟通与合作。

② 信息、媒体与科技技能:信息传播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运用能力。

③ 生活与职业技能:弹性力与适应力、进取心与自我决定、社会与跨文化能力、生产与绩效能力、领导与责任能力。

2 澳大利亚“七项关键能力”

澳大利亚于1992提出了公民应具备的七项关键能力:①收集、分析与组织信息的能力;②沟通观念与信息的能力;③计划与组织个人工作生活的能力;④与他人合作及在团体中工作的能力;⑤运用数学概念及技巧的能力;⑥运用科技的能力;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日本的“生存力”与“扎实的学力”

日本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将“生存力”作为核心概念指导学校教育改革。所谓“生存力”之涵义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都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主判断和行动,具有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自律,与他人协作,能够关心和同情他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并且具有“能够强健地生存下去的体力和能力”。

鉴于学校教育忽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学习,2008年日本的课程改革又提出“扎实的学力”,扎实的学力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它并不否定“生存力”,而是与之并存。

虽然各国各组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各不相同,但是其中的要素确有很多相通之处,即都将人际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关心社会和他人并履行公民责任等社会性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之一。这些能力的形成虽有赖于学校教育培养,但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无疑应比其他学科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这类能力也是我们构建思想品德类学科核心能力内涵的参考依据。 5ynSdgGHrxnAtC2g1mZE+n3CjU/xn4ifI4WdZV+nJA93tnCtSZDDmo3kx7sYM6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