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漆黑大海中的小灯塔

邓淑英

“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一向以师资培育闻名的约瓦斯其拉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长瓦里亚维(Jouni Valijarvi)断言:“我们承担不起放弃任何一个人的代价。”我非常欣赏他对教育青年人持积极乐观的看法。不过,在我们多年的青年工作中,除了看到青年人美善可发展的一面,也看到他们幽暗和限制的一面。如何帮助青年人认识自己的幽暗与限制,又同时发挥他们美善可发展的一面呢?这实在是个费尽思量的课题。

教育工作是为培育青年人,现今有很多学校以各种创意方法及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学习经验,并尝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层面,希望多方面培育青年人。但老师实在太忙了,常自嘲不务正业(不能专心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面对密密麻麻的课节及活动,哪有空间投入青年人的生命培育呢?就算老师在这方面能投入足够时间,但面对现今社会的多元价值,喜好运用多媒体及追求感官刺激的新一代,教师单单灌输课本知识及进行课外活动,又怎能满足他们探求价值、思考人生方向及建立价值观的需要?

盖奇和柏利那(1998) (Gage & Berliner)指出,学生学习对自身有意义的题材,才符合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探究精神。灌输式教学由教师直接灌输知识,容易扼杀学生解决困难和发现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永远居于被动。

人生并非一味读书与升学,著名电影导演李安如何在青年时代找到真我?原来他从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甚至画素描等学业以外的环节中,找到他一生的梦想。

我们相信能吸引青年人学习的创意教学方法,除了增进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流露真我,甚至愿意面对导师/老师及其同伴,坦诚分享自我,让他们面对自己生命的幽暗与美善,思考生命的方向,最终寻着人生的目标与梦想。

另类学堂

突破机构创路坊联合商界及教育界,于2003至2008六年间,举行了五届“师徒创路学堂”计划(Modern Apprenticeship,以下简称MA),每届为期十个月,设计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训练活动,以帮助青年人的创路发展。青年人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在不具威迫性的学习环境(non-threatening environment)中,得到群体的接纳,提升自尊感。

我们相信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可以弥补灌输式教学的不足。整整一年的训练,若只是呆板说教,任谁也捱不过去。MA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较难集中精神的活跃小伙子,活动、游戏、互动讨论成了计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怎样使活动有效能,帮助学员成长而不流于嬉戏?(有关MA计划的详情,请参考《创路达人从零开始》。)

转化生命的游戏

活动是否有学习效能,通常取决于当中是否饶富意义及趣味的学习经验,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及活动后,是否有足够空间与时间做深入而有效的解说(debriefing)。我们尝试让活动设计成“有效能的学习活动”。

活动经验+有效的解说=有效能的学习活动

我们称这些活动和游戏为“训练”,因为我们不单以玩乐形式进行。以一个15分钟的热身游戏为例,我们都会拟定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意义,期望青年人认识相关主题。要达到效果就得靠训练后的解说了,青年人可以从解说中,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习,掌握训练背后的意义。因此导师的解说技巧及能力成为青年人从游戏中学习的重要元素。

一般而言,在活动设计上,我们通常以系列形式进行,使青年人能由浅入深认识该主题。我们也尝试运用具有象征意味的东西,如蛋、人形画等,串连不同的活动及游戏,使青年人从不同角度明白同一主题。

重视感受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英国人本主义教育家尼尔(A.S. Neill)(夏山学校创办人)指出 ,传统教育制度,比较容易使人的知识和感情分离发展,学生即使学识丰富,但对人生的看法却十分幼稚,他们只被教导去“了解”而非“感受”。MA的活动设计则尝试增强青年人的感受:他们在活动中笑过、哭过、无奈过、辛苦过、雀跃过、兴奋过、焦虑过……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投射其中。这些丰富的感受可以引发他们对成长的反思,当他们将活动的内容意义与生活连结反思时,生命的转化就在那里开始。

有效能的学习

教育统筹局全方位学习组将优质的学习经历有系统地分成两部分,“学习”的效能及“过程经历”的效能。 我们设计活动时,也会考虑以下两方面:

“学习”的效能

引导性的学习——青年人是否能够清晰掌握活动的目标及意图,活动有完善安排并有清晰指示?

多感官刺激的学习——活动能否善用环境,增加专注力,增加青年人与他们生活周围环境的互动接触,平衡视觉、听觉及触觉的成分?

协作学习——青年人能否有效协作,建立良好的行为管理,导师与群体是否有互相信任和合作的机会?

肩负学习的责任——活动能否鼓励青年人肩负自己的学习责任?能否让青年人表达意见,增加他们选择的机会及参与?

学会学习——在活动过程中能否帮助青年人学会怎样学习?在真实环境中,容许青年人了解、试验自己的学习模式及技巧(如解难、创作等)吗?青年人有机会得到清晰的回馈从而做有效反思吗?

“过程经历”的效能

愉快的经历——这些活动经验能令青年人感到愉快和满足吗?

合理难度挑战的经历——活动能配合青年人本身的技能吗?若他们的技能低而活动难度高,青年人会感到焦虑;但当青年人技能高而活动难度低,他们就会觉得沉闷。

我们重视青年人在过程中“学习”效能有没有提升、是否愉快满足、活动是否符合他们的程度。活动之所以有效能,取决于它是否能引导青年人成长,对他们是否有长久的影响力。

关于本书

本书结集MA整个计划的训练,归纳成不同主题,让读者较容易掌握各训练之间的联系。部分训练可灵活安放于不同的篇章及系列中,取决于解说的角度而产生不同效果。我们希望青年工作者或老师有系统地选取不同材料,为不同处境青年人的创路成长提供适切的训练,让他们打好基础,揭开人生新的一页,这是我们的心愿,也可以发挥出“各自的精彩”。

承担生命工程是一条漫漫长路,青年人不仅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同事、伙伴、社会未来的领袖。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的角色只是茫茫漆黑大海中的一座小灯塔,引导青年人寻找自己的路向。我们期望有更多的灯塔,一起点亮漆黑的海洋,照亮青年人的路。 elMNatJqe3QJflI9KL5KGZTO0JNJQyJjltqg0kNNOgZqRfJLCPMggsT0ThGQ4/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