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环节 点题活动

点题活动介绍

不论是参与长期或短期计划,任何人初进入时都必须要适应,以自我成长为主题的活动,更要热身和“热心”。点题活动目的是让青年人先适应环境及群体,有助于投入活动,然后展开探索个人内心的旅程。以下几个点题活动都曾在MA举行,如果青年人对自我认识的课题已有心理准备,工作者可以将部分点题活动调整成帮助青年人深入反思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半红不黑

目的: 让青年人检视自己一些好与坏的生活习惯,明白习惯不但影响日常生活,更会影响将来的人生。

人数: 10人(人越多越好玩)

时间: 25分钟

地点: 室内

物资: 每人5张红色及黑色小卡片(若书写困难,可改用深灰色卡片)

每人1支笔

流程: 1.分发物资,请各人在卡片上写上对自己生活习惯满意及不满意的地方各5项。

(注意:红色卡写满意的,黑色卡写不满意的,每张卡只写1项)

2.在指定时间内,以猜拳方式交换手上的红、黑卡,交换原则:

胜方获得主动权,可以用自己手中任意1张卡换取对方任何1张

不能拒绝与人猜拳

不能与同一人连续猜拳

解说:事实

猜拳过程中有没有深刻的片段?

有没有定下猜拳及换卡的对策?

当前手上的卡跟开始时有何不同?满意吗?为什么?

感受

你对哪张卡最满意/不满意?你得到/被换走了哪张卡?为什么?

如果手上5张卡在同一人身上出现?你对他有何感觉?

发现

若你是“卡中人”,对你未来创路有什么影响?

现实生活中的你与这“卡中人”的处境有何相似之处?

未来

现实生活中,你期望改变你卡上写的内容(生活习惯)吗?包括哪些项目?要有什么行动才能改变?

经验之谈:

有时青年人刻意抽取黑色纸卡,可能因为他们爱唱反调,或以为自己没有条件做得好。其实他们并非刻意将坏习惯当成好习惯,他们心里对事物也有正向的价值观,只是内心有时会出现矛盾,工作者要好好观察及体会。

活动中我们常请青年人分享:“如果你手上5张卡在同一人身上出现,你对他有何感觉?”其实这类假设性提问是要引导他们思考“未来”,带着这些习惯,将来会变成怎样?有时他们自己的感受也能彼此劝勉,例如曾有青年人评论其他人,打趣说若拥有这些习惯,必然前途尽毁,这的确引发他人反省。

活动选取的主题可以按需要改变,例如:

1.性格或对自己的评价(正面和负面)

若以这个作为主题,解说问题会强调猜拳的过程与他成长过程相似的地方,因为成长历程中青年人多是“猜输”(被动的角色),经常要接受不喜爱的卡(负面评价),久而久之都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对自我作出负面评价。

2.对未来职业的要求(喜爱和抗拒)

引发他们思考对不同职业的期望,如果随意找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会带来什么后果?

3.估计自己会出现的工作态度(理想和不理想)

引导他们思考工作态度与个人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关系。

4.对工作表现的期望(最想得到和最怕听到)

了解自己对工作的价值观,以及自己预备如何达到目标。

5.聪明的你,请按你想讨论的主题自由发挥。

活动二:猜感受

目的: 让青年人追溯自己的成长过程,今天的我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我是否理解自己的真正感受和渴望。

人数: 10人以上(人越多,越热闹、越开心、越投入、越兴奋)

时间: 30分钟

地点: 室内

物资: 写上不同形容词、单字或状态的卡片,例如:有信心、得意、失败、傻、无药可救、赞、棒、正、邪……每人5张

流程: 1.发卡片:先给每人随意发1张卡片。

2.说卡片:邀请他们用卡片上的字作自我介绍。(根据时间选择介绍方式,若人数不多,可以轮流介绍,否则可以抽样访问,或者二人一组互相介绍,然后每组推选最有启发性的公开分享)

3.再发卡片:再给每人随意多发4张卡片。

4.问卡片:询问他们,假如这些形容都属于你,你喜欢吗?(抽样访问)

5.猜卡片:给大家3分钟,以猜拳方式交换1张手上的卡片,胜方决定以自己任何1张交换输方任何1张。(若时间允许,“问卡片”及“猜卡片”可以重复进行)

解说:事实

如果10分是最满意,你是否满意自己手上卡片的改变?为什么?

过程中有什么深刻的遭遇?有哪些卡是你想留但留不住,或想丢掉但丢不掉的?

感受

你对以上两项有什么感受?例如:当别人拿走你最喜欢的卡片时有何感受和反应?面对老送不走的卡片,又有什么感觉?

发现

若将猜卡片的过程比作成长历程,身边的家人、师长或朋友都给你不同卡片(评价),你满意这些卡片吗?活动过程与成长历程有没有相似之处?

成长过程中,谁给你卡片最多?正面较多还是负面较多?

请分享你成长过程中接收过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的卡片?

收下不喜欢的卡片时,你通常有什么响应?

未来

你希望向哪些人退回哪一张卡(评价)?

将来你期望得到什么评价?需要采取什么行动?

经验之谈:

不妨花点心思设计卡上的字句,一些模棱两可或有趣的字句会提高青年人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投入活动,例如“绝”、“奇”、“通”、“好运”、“该死”、“爆”等。

留意他们猜卡时的反应,在解说或公开访问时,可透过他们的活动表现,引出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反思,例如主动猜拳代表他期待改变,态度积极;反应被动有可能反映他心底没有改变的动机;小圈子式猜拳反映他们不愿踏出安全区,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与其他的人生状态,生命的发展就这样自我限制了。

一般情况下,工作者也会一同参与,主动邀请表现消极或被动的青年人参与,鼓励他们投入活动。

有时我们会增加“你是不是老板?”,目的是让青年人明白,既要把握时间预备自己,也要放眼世界,才能把握创路旅程上随时出现的机遇。过去有些青年人只顾猜拳,其他人已差不多排好队等待面试,仍懵然不知;或是成功排在前头,但满手令人惨不忍睹的负面卡,这些变项使活动更刺激,也更发人深省。

活动三:回忆年少时光

目的: 让青年人明白童年经历会不知不觉影响今天待人处事的价值观。

人数: 10人(人越多越好玩)

时间: 25分钟

地点: 室内

物资: “年少时光”工作纸和笔

流程: 1.派发工作纸及笔。

2.主持人请青年人按工作纸上提示填写。

3.在指定时间内寻找与自己经历相同的人,并互相在该方格上签名。(每格签名人数不限)

4.主持人带领大家分享。

解说:事实

哪一项是你最快/难想起来的?

哪一项得到最多/少人签名?

哪一项最深刻或最奇特?

感受

以上“事实”给你什么感受?

哪一项令你当时感到最喜、怒、哀、惧、成功或失败?原因是?

发现

是否发现你今天一些待人处事的态度和价值观,跟工作纸上描述的相似?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起来的?

哪一项最影响你?是事件本身还是相关的人物?为什么?

未来

你期望如何处理这些回忆?(忘记、保留、改写……)

你渴望改变这些给你负面感受的片段吗?如何改变?

假如那个影响你的人在面前,你会跟他说什么?

经验之谈:

找人签名前,先在自己的工作纸上写名字,因为工作纸容易在混乱的签名过程中失散。

工作纸内的项目或主题可按你的需要更改,目的是追溯回忆带给自己的喜、怒、哀、惧、成功或失败感受,主题建议:

1.家庭:成员人数,兄弟姊妹人数及次序,谁在家中更有话语权,最珍贵的财产,爱吃什么……

2.校园:校服颜色、学校地区、读过的班别、最喜欢或不喜欢的科目、功过记录、在校担任职务、曾考取最高和最低的名次、最可怕的校规、午餐喜欢吃什么、对老师的印象……

3.一般互相认识:姓氏、居住区域、居住楼层、出生日期、绰号、喜爱的颜色、食物、爱好、运动、歌曲或电影、个人特长……

活动四:人物·时间·地点·感叹号!

目的: 青年人借回忆小时候到现在与家人的关系,了解家庭对自我塑造的重要和影响。

人数: 不少于10人

时间: 25分钟

地点: 不限(如在室外请备好扬声器)

物资: 自备1张小时候的生活照

流程: 1.各自拿着生活照,按主持人指示组合各人的相片(以相片内容为组合对象),然后按组合汇报,组合建议如下:

相片中出现相同的人物(家人、朋友、同学……或者只有自己)/相同的时间(季节、早、午或晚、周末、周日或节日……)/相同的地点(家中、公园、学校、酒楼……)/相同的感叹语(自己对相片的感觉,例如“噢……真幸福!”“哇……味道好极了!”“唉……好辛苦!”等)

2.可以多次组合,以最后一次组合选出组中“我们最满意的终极组合”,组合主题当然是“人物、时间、地点、感叹号”,然后每组逐一介绍。

解说:事实

分享相片内容。为什么选择分享这张相片?

感受

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此刻重温这片段有什么感觉?

发现

与相片中群体的关系有没有改变?为什么有/没有?

相片内的群体/记录的事情对你有什么影响/意义/体会?

未来

期望相片中的情境再次发生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让这情境再次发生?

经验之谈:

这活动着重气氛,若作为点题活动,时间不能太长,可以分小组,组员按主持人读出的主题分享相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感叹号”,然后开始“我们最满意的终极组合”及逐一汇报。

青年人拣选的相片,都是他们最重视的人物及片段,这是你认识他的好时机。 c9C9WEKzovctFXYUBFMi1E0t2Fx/pHFA6eT7/PjE+EjPWwZ81zfHukaQP30WDf2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