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制政体的本性与原则

孟德斯鸠将专制政体定义为这样一种政体,在其中,“独夫一人根据其意志与任性(caprices)处置一切,没有法律,也没有规则”(2.1)。这一政体的“原则”是“畏惧”,它灌输“极度的顺从”(3.9)。因此,对于人最为基本、原始的自然需要(对个体安全与消除恐惧的需要)而言,专制政体是一种粗陋且极不完善的回应。“君主漫无边际的权力”(孟德斯鸠经常如此形容专制者)确实压制了战争状态,且确实因此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尤其对广大臣民而言,“君主”成了他们的“保护者”:

人民应受法律审判,而大人物则受君主的幻想制裁;底层臣民的头颅应该安全无虞,而帕夏(Pashas)则要引颈待戮。

然而,这意味着专制政体的原则摧毁了任何拥有勇气、雄心或独立的自我价值感的人的精神,“能够高看自己的人面临的处境是,只能去革命。因此,必须以畏惧打倒一切勇气,消除哪怕一丝雄心”(3.9)。教育。

在专制国家,不过是设法降低心志。在那里,心志必须是奴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这样的心志将是一件好事,即使对发号施令的人亦如此:因为在这里,没有人可以在做僭主的同时,不做奴隶。(4.3)

专制政体窒息或扭曲了人所习得的、进行理性地自我认识的能力,“在那里,芸芸众生如同牲畜一般,有的只是本能、服从和惩罚”(3.9)。 在专制政体中,“人的本性受到了凌辱”(8.8)。由此而来的结果是。

专制政体的原则不停地腐化自身,因为这一原则就其本身的性质而言就是腐化的。其他政体之所以消亡,是因为特殊变故违反了它们的原则:专制政体则不然,倘若某些偶然因素未能阻止其原则的腐化,那么它将因其内在的恶而消亡。(8.10)

不过,即便如此——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如此——专制政体仍在世界上横行。孟德斯鸠称,“似乎人的本性会不断地揭竿而起,反对专制政体”。

但是,尽管人们热爱自由、憎恨暴力,大多数民族却屈从于它。这不难理解。要建立一个宽和的政体,需要整合各种权力,需要规范它们,缓和它们,使它们运转起来;也就是说,要给其中一种权力增添力量,安排它制衡另一种权力;这是立法上的一件杰作,好运极少达成它,审慎也鲜有建树。反之,专制政体则一目了然;它在任何地方都一模一样:因为要建成它并不需要什么,只需要激情,这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5.14结尾) u3QVH0lwqUB9jo7kbktpQP0fGBgHUtxuiZTd+b/6Ca81Uib7yq9104iF1oCM/S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