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建设适应和回应了新时代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把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流的城市需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需有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校需有特色高中的身影。杨浦区是上海市的教育强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作为杨浦区一所曾经培养出高考理科状元、具有深厚科技教育底蕴的高中,率先响应时代的号召,以培育高中生“工程素养”为办学特色,于2011年以《杨浦区高中创新驱动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践为起点,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特色学校创建征途。2019年,学校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学校的前身是“上海市延吉中学”,2003年起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并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在“尚理”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全方位的工程特长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着力培养“人文厚实、理工见长”、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高中生。同时,学校对接上海理工大学,开发了多门具有工程特色的课程,以培育学生的“工程素养”。

2021年,学校课题“指向高中生工程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群开发研究”荣获上海市教育科研市级项目。学校对指向高中生工程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群进行了三年深入的系统研究,形成了通识课程、“工程与科学”课程、“工程与技术”课程、“工程与艺术”课程、综合实践体验课程和跨学科项目化课程,撰写完成了研究成果集——《像工程师一样学习——指向高中生工程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群开发研究》。这是学校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的结晶,是学校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的成果!

在这里,要衷心感谢上海理工大学对学校办学的大力支持、帮助与指导!特别要感谢上海理工大学丁晓东校长、盛春副书记、李川老师、黄志强老师、张晓东老师、杨一琼老师等对学校办学以及对“指向高中生工程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群开发研究”课题的关心、帮助与指导!还要感谢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浦区教育学院原科研室主任项志康特级教师对编辑研究成果集《像工程师一样学习——指向高中生工程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群开发研究》付出的辛勤劳动!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上海市教育科学院、杨浦区教育局及杨浦区教育学院等机构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那些长期关心、支持、帮助、指导我校教育工作的社会人士、家长、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也由衷地表示感谢!

本研究成果集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们从特色课程群的整体构建和设想,到具体课程开发、实践、反思、重构的全过程的记录。教师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实践学校特色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特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在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特色教师,他们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教育个性,富有强烈而执着的创新精神,实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通过“工程素养特色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而多元,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在“特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激发,个性和能力得以发展,“工程素养”显著提升。

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有特色,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培养学生的质量。学生是否有个性、有特色,是形成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根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特色的最终归宿是造就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本研究成果集记录了一批又一批在学校“工程素养特色课程群”的培养下,在“尚理”校园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附中学子的成长历程。他们当中,有的在科技工程创意比赛中斩获奖项,有的已经选择工程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随着一批批“人文厚实、理工见长”的上理学子走向社会,社会各界对学校特色办学给予了高度认可。

本书是学校对特色办学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学校进一步深化特色办学理念、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的序曲。让高中生像工程师一样学习,以特色化办学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出于各方面原因,本书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张朝晖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2023年6月15日 PoxtBGwXtD5t3RzutqE1NVvhKluHax7yL7uhtGRqaTUe4qpO9xf1D+dKOXzON6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