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频繁小便的小伦

小伦是沈老师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刚进小班的时候,小伦有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

这天早上,外婆把小伦送到了幼儿园门口,可小伦怎么也不肯进门,沈老师只能把哭着的小伦抱进了教室。沈老师蹲在小伦的身边说:“我们先坐一会儿,等你不哭了我们再找小朋友们一起玩好吗?”说完,小伦哭得更大声了。沈老师低头看见地上有一片水渍,原来小伦小便在身上了。沈老师连忙请保育员彭老师帮他擦身体,同时拿出家长给孩子备用的衣服给小伦换上,小伦这才停止了哭泣。不到两分钟,小伦就去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户外运动前,沈老师让孩子们做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沈老师看到小伦已经站在队伍中,轻轻地问:“你准备好了吗?”小伦点了点头。沈老师笑着说:“孩子们,出发啦,今天我们的运动场地是草地乐园。”草地乐园的滑梯、假山等是孩子们喜爱的运动场地,小伦选择了在假山玩。玩了10分钟,沈老师提醒小伦去擦汗、喝水。只见小伦跑到休息区域,先拿毛巾擦干了头上的汗水,再喝了一大杯水。又过了25分钟,集合的音乐响起了,孩子们纷纷到沈老师身边排队,只有小伦站在原地。沈老师喊道:“小伦,快过来,我们要回教室啦!”小伦还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沈老师跑了过去,看到小伦的裤子湿湿的,原来小伦又小便在身上了,沈老师立刻让彭老师带着小伦先回教室换上干净的裤子。

午餐后,搭班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散步了。沈老师把小伦叫到自己身边,问道:“小伦,你在家会小便在身上吗?”小伦点点头。沈老师又说:“那如果你下次还想小便,一定要告诉老师,然后去厕所小便,好吗?”小伦拉着沈老师的手回答:“沈老师,我记住了。”沈老师笑着摸了摸小伦的头,牵起小伦的手和其他正在散步的小伙伴们去汇合。

很快到了孩子们的午睡时间,沈老师提醒孩子们上完厕所再进午睡室。沈老师悄悄地观察小伦,小伦遵守了和沈老师的约定,主动去上了厕所,小伦回来后沈老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分析:

幼儿新入园时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面对幼儿的问题时,需要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幼儿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案例中小伦频繁小便的问题,既有可能与分离焦虑有关,也有可能与其生活习惯有关。因此,沈老师发现小伦频繁小便的问题时,并没有批评小伦,而是先观察小伦游戏时的表现,如游戏前的准备、游戏时的饮水量、游戏后的表现等,还通过询问了解小伦在家时的小便情况。了解到小伦在家时也会尿在身上后,沈老师提醒小伦想小便时告诉老师,去厕所小便,教会小伦如何处理这类突发情况。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小伦、教师、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

策略:

案例中教师所采用的策略是提醒与鼓励。幼儿刚入幼儿园时,由于不适应,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偶尔出现尿在裤子里或尿在床上等突发事件也是正常的现象。除了心理原因以外,幼儿独特的生理特点也使幼儿更容易出现尿裤子、尿床的现象。因为幼儿新陈代谢快,生成水分和废物多,所以尿液总量相对较多,每天约为600—800毫升。但幼儿的膀胱容量较小,储尿能力差,因此一天排尿次数较多,4—7岁的幼儿每天排尿6—7次左右。排尿是一种天生的反射活动,直接受脊髓控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才能够控制排尿活动。到5岁左右,尿裤子和尿床的现象通常会自然消失。

想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促进泌尿系统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多喝水,多排尿,预防尿路感染,沈老师对幼儿饮水如厕的提醒主要起到了督促的作用;第二,定时排尿,锻炼幼儿膀胱的储尿功能,并注意排尿前不久坐,避免尿道口括约肌松弛。特别是在进行活动前、午睡前、进食前按时如厕,能够有效减少幼儿尿裤子、尿床的现象。第三,教会幼儿排便后正确使用手纸。教师要帮助小班幼儿使用手纸,教会中大班幼儿自己使用手纸,注意要从前往后擦净。晚上睡觉前清洗外阴,保持泌尿系统清洁。

还要注意的是,幼儿的饮水量会受到温度、湿度、活动量、饮食、疾病等多方面的影响,排尿量也会受到饮水量、季节、活动量、出汗等因素影响,所以要视具体情况,提醒幼儿饮水和排尿。5岁后仍然频繁尿床的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其去医院查明原因,并及时予以治疗。

延伸与讨论:

频繁尿裤子、尿床的幼儿需要家园的共同帮助,案例中教师采取了提醒与鼓励的策略,那么在家庭中家长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帮助呢?作为教师,你会为他们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 4JAYuUBr02Efu2xda0KzCoph1DeJD7vw6jbMphaeZ/xeUDuvTOVUdwemhlN33x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