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大学是可见的,又是不可见的;大学是最懵懂的自己与未来最好的自己的初次相遇、初恋。大学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屏障,是远航前的最后一个码头。大学既是社会,也是殿堂,是理论与实践、校园生涯与天地人间相遇的“玄关”。宽泛地讲,大学最好的定义,应该是“没有定义”;大学真正个性化的定义,应该是:“我的大学,我定义、我设计。”
大学是站在当下回望过去与眺望未来的地方;大学是个人与群体和时代相互契合的地方;大学是人类安放希望、个人安放灵魂的精神殿堂;大学是思想、精神、知识的载体,而不仅仅限于知识。对每个师生个体而言,大学能成就你、测量你、分别你、模糊你、升华你。
如何打造出一所每个人心中的“我的大学”?每个人能否独创属于自己的、能伴随自己终生的精神家园——我的大学?
所谓我的大学,就是真正的自己专属的大学、我的天堂。犹如一个建在自己心上的花园般的校园,是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己构造的一所个性化的专属大学。
大学生不是中学生:前者主动接受教育,而后者被动接受教育;前者是成人,能够独立、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而后者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看护下从事被规定好的事情。在真实世界的大学里,大学生阶段的年轻人,不必像中学时代那样事事依赖老师的安排,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己,因为时间、空间均属于大学生自己,每个人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根据现实条件自己学习、把握自己、独立自主、自我设计。让教育回归“爱”,回归对绝对真理之爱、对人类之爱,让学生在读书和教育的过程中感悟到幸福。
人类历史上的大学走过了如下几个“发育成长”阶段:传经教书阶段、科研与教学结合阶段(洪堡模式)、科研教学创业阶段(斯坦福模式)、未来更为融合的阶段(超限模式——笔者观点)。在设计每个人心中的、个性化的、自己专属的大学时,应该遵循不同的大学模式、发育进程与成长路线。在各个阶段思考、领悟、设计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发掘那些精力投入不多却能更出彩的方面,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潜力,进而确定自己的兴趣和长项,不断锻炼、培养、升华,以达到至善的境界。
第一阶段是读书自悟阶段,对应传统大学的传经教书阶段。在此阶段,面向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夯实基础,跨越文理,了解掌握通识;广泛寻找在世的、已经故去的大师,寻找阅读他(她)的著作、经典,进而思考人类和自己的明天。让读书、教育成为幸福,让人们眼中泛起智慧的光芒。研究表明,多读书是有益的,不仅对个人自己有益,还与其父母寿命延长相关。2023年6月,我国学者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 Nature Human Behaviour )上的论文指出,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父母寿命延长有因果关系,个人每增加4.20年的受教育年限,其父母寿命可延长3.23年,这与收入和职业无关,并且与自身寿命增加30%~59%的概率有因果关系。
牢记老子的“三生万物”箴言,通过阅读三家以上的经典而博采众长,同一科目、课程、论题,绝不固化于一个观点或者同一类书籍,要读懂至少三个不同人、三种不同观点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格局思维训练实现思维自由,搭建起感性、理性、灵性的认知框架以支撑起人生大厦,培养幸福感悟能力,保持好奇心,进而拥有创造性潜能。
第二阶段是研究型学习阶段,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对应于科研教学结合阶段(洪堡模式)。在此阶段,体验前沿导向的专业学科教育;针对真实的问题和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政策、绿色能源等,多听学术报告,无论线上线下,不奢求完全懂得,而要尝试跨学科、超学科教育,如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去听报告,并尝试提问和思考,听懂多少是多少。与此同时,带着问题去研究,开始查阅资料并分析文献的所长所短,鼓励实践试错和实验研究探索。
第三阶段是创新型学习阶段,对应于科研教学创业阶段(斯坦福模式)。在此阶段,将高度聚焦的、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和现实挑战变成项目和任务,以此为引导,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实践,观察周边商业、研究机构的运转以获得启发,参加创新创业赛事,包括路演,至少拥有主修专业学科以外某个领域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实现“一专多能”。同时尝试性地将知识转化为价值、财富,将规律转化为动能,观摩、训练这方面的创新能力。
第四阶段是悟道成圣阶段,进入超限模式。在此阶段,把身边的一切都化作教育元素和大道的语言,将对一切元素的认知都上升到大学、大道的高度。善建不拔、大制无割、善行无迹,借助当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追求“跨界超能”(具体见第三章第四节和第五节)。真正高水平的“成功”和实现“宏愿”的最佳方法,就是聚焦而不偏执、专注而不刻意地追求某个特定的目标或者方向(越是刻意追求越是事与愿违),从而真正做到无为无不为、无为无不治、无为善为、依道而为、超能善成。
真正的我的大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有所期待的人生,因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当然,还包括我们每个人对“风景”的服务与贡献,以及我们是否能成为他人的、赏心悦目的好风景,能否开创自我和他人的惊喜之旅。真正的我的大学,应使得其中的每个人走向自信、互信、守信;因有自信而自驱,因能互信而信任,因会守信而善成。
1.评述苏联文学家、《我的大学》的作者高尔基,莫斯科大学的创立者、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和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等人的自学成才之路。
2.查阅文献并综述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美国物理学家、机械和电气工程师特斯拉,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家富兰克林的自学成才之路。
3.综述并评价曾经有过大学退学经历的科技产业领袖,如大疆无人机的汪滔、SpaceX的马斯克、Facebook的扎克伯格、Open AI的奥尔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