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 未来的大学与未来的人才

笔者对大学的划分如下:早期的以文理学院为代表的经典教学型大学,经院模式,可视为大学1.0;后来出现的科研和教学融合的大学,即洪堡模式,可称为2.0;在美国出现的科研领先、教学突出、服务社会的大学,可称为大学3.0;毫无疑问,随着多学科、跨学科融合,超学科的出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纳米科技、人脑与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就会出现未来以超限教育为特色优势的大学,可称为大学4.0.

就当代而言,许多人有一个错误的教育理念,认为到学校就是学习知识,教育者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老子早在2500多年前指出“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即过去的知识并不代表永恒的真理本身,只是大道真理的某种表象,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如果对旧知识运用不当,就会带来灾祸。人们对大道规律的掌握程度,可以分成智慧的不同等级:1.0知道级、2.0知识级、3.0聪明级(学问级)、4.0智慧级(学术级)。聪明与智慧的区别体现在:聪明是某单一技能、本领的极化登顶,是一种专技炫耀,这种“聪明”受制于条块分割、领域分界;而智慧强调的是对大道规律的每个方面的掌握,体现在包容圆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跨界超能。

参照工业4.0的划分,可以形象地把不同的人才比喻分级:目不识丁的文盲是自然界1.0的人,拥有并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是2.0的人,进化到思维精神层面的是3.0的人,灵魂或者思想能影响他人或者人类的智慧者是4.0的人。在人类历史上,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可从1.0如量子跃迁般越过2.0而直接达到3.0或者4.0,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从1.0逐级依次提升。由此观之,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陷于知识点或者某种生存技能的2.0的人,而对AI而言,首先被替代的将是1.0和2.0的人。现在大学校园在大规模培养2.0的人,与未来需求,即产业或社会需要转型升维到4.0的急迫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几乎是严重错配。

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经常遭遇的失误,源自人们“慵懒地躺在舒适区”的自负和“简单类推”的想当然,而不是敢于追求大脑深处的“思维革命”“超越自我”。许多人常常企图在1.0、2.0的理念、技术、装备、平台基础上生产出4.0级别的产品,培养出4.0的人才,而不知道这几乎是一种妄想!即使如此,偶尔能获得个别的4.0级别的产品、4.0的人才,也是良品率不高,投入产出比低得惊人。只有基于4.0的理念、技术、装备、平台,才能生产出4.0级别的产品,才能培养出4.0的人才;而用4.0的平台很容易生产出超越2.0至3.0的产品或者人才。人类的创造创新并非一定源自实践,而在相当程度上更为普遍的是,颠覆性变革的率先起源和成功,来自理念创新、思维改变 和好奇梦想。所以,我们需要首先尝试建立4.0的理念,随后再尝试4.0的技术,进而建立简单粗糙的4.0初始平台,简单起步、粗略开始、小步快走、不断迭代,在不违背4.0理念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提升。

思考题

1.分别论述梦想、理念引领突破和问题、困境导致突破的例子。

2.参照工业4.0对各等级的划分和定义,尝试评析农业、社会、军事、管理、教育、医疗、交通的1.0到4.0,并阐述其内涵和意义。 BaMbkfV24vd0JZqy5+S3GQl94jMgYS9HGdJhWnf4Fzd9rY7aXEjcaCOVoTjxkn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