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中,我们应该遵循哪些伦理原则?
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伦理的确立就是要通过伦理原则,来调节善恶、公平和合理与否等,正如《管子·心术上》所说,“故德者得也”,有“德”,管理方能达成其目标。也就是说,幼儿园经营与管理的伦理原则可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评判哪些行为是正当的、善的,这样管理伦理便成为价值引导和利益规范的引领者和协调者。通过伦理原则的确立,设定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中行为的“应然”,引导教育工作者处理教育中各类关系,在心中确立是非、善恶、好坏的评判标准,并借此道德原则把握行为的边界。
在教育场域中探讨经营与管理,教育性是必须蕴含其中的价值追求。幼儿园管理应以使幼儿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并非为了管理而去管理。教育应致力于培养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发展人们自我完善和不断学习的人生态度。因此,幼儿园经营管理中要强调教育性。教育性是指在管理中要促进幼儿“纵向有序,横向丰裕”的包容性发展,真正关注全体幼儿的全面成长。纵向有序,意味着使用管理的目的不仅兼顾当下,也应指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知欲等对未来可持续成长有益的素养。横向丰裕,是指管理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并重。幼儿园管理者在幼儿园的经营与管理中要关注人文之维,包括尊重幼儿、关怀幼儿等。具体而言,在管理中,幼儿园管理者应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其知、情、意、行,不仅着眼于当下的进步,也放眼未来的成长,使全体幼儿都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民主是以人为目的的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价值观的展开与运用,是制约伦理失范强有力的手段。杜威认为,在教育领域内,民主不仅是目的,更是手段,民主本身就是解决现代学校组织内在的价值冲突的手段。在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中,科层管理下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被描述成行使权力、控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往往被定义为领导者用以达到其目的的一项工具。相反,民主要求幼儿园经营与管理者以学生、家长、教职工的权利为准绳,广泛吸收教育管理者、幼儿家长、教育专家以及社会公众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决策。民主要求幼儿园经营与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政策的安排上,不分年龄、性别、地位、阶层、亲疏而一视同仁地对待幼儿园利益相关者。简而言之,只有管理者秉持民主原则,在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中才更能尊重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使管理与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
公平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只有引入公平伦理原则,幼儿园经营与管理才能合伦理地满足教育取向。首先,公平是教育管理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内在保障。人的自由发展并不是单个人或某些人的自由发展,而是所有人的普遍的自由发展。公平正是通过对人们的自由作出适当的限制来实现人的普遍自由的,它是教育管理保障每一个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中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其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机制。 其次,公平是教育管理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在幼儿园管理活动中,如果管理者能做到公平管理,就能保护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朝培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通过公平管理使人形成追求组织期望的价值目标的信念,是公平激励的原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幼儿园现存的每一项管理制度进行伦理审视与重估,构筑凸显伦理精神、蕴含教育公正的教育管理制度,理应成为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伤害幼儿是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中的基本伦理,这一规范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动机、过程和结果上都不能对幼儿和教师造成任何伤害。幼儿园管理行为因其与自身的育人特性的不可剥离性,应该从美好、良善的愿望出发,不对人的身心造成任何限制和损害。但在现实的幼儿园管理实践中,因过分追求实效、伦理原则缺位而导致人际隔阂、“见物不见人”等诸多不和谐现象的发生。但是,仅追求绩效,依靠管制、操控等“管理主义”的方式和手段不仅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园所诸多矛盾与冲突,对幼儿和教师造成伤害。康德把“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视为绝对命令,相应地,教育管理所实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结果的获得与幼儿园组织目标的达成,更要注重每个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价值。因而,幼儿园应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作为幼儿园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忽视教职工和幼儿的权利、有损教职工和幼儿的人格就是一种隐性伤害。
效益性是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美国学者罗宾斯对“效率”与“效益”进行了经典的区分:效率(efficiency)是指“正确地做事”,是投入——产出比;效益(effectiveness)则是“做正确的事”,关注的是组织目标的完成情况。 可以看出,“效率”一词关注的是做事的“手段”,而“效益”一词关注的是“结果”的达成。在教育管理中,追求“效益”是指更重视教育培养人、发展人的本质作用。然而,以效率和工具理性为导向的管理主义,只关注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而常常忽略对目的本身的关切。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其具体表现为:存在急功近利,偏重于人才培养的工具性价值,专注于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心培养的现象。其结果表现为:幼儿园管理与保教仅仅出于提高外显的“效率”考量,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没有关注到让幼儿取得最好的“效益”(真正的成长)。事实上,幼儿园管理者如果不关心幼儿的德性与心智成长,只停留于工具理性层面,保教就难以产生具有效益性的真正影响。因此,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不能仅仅关注效率,更要确保其为合理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服务,从而彰显效益性。
正确地做事,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
以效率和工具理性为导向的管理主义,只关注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忽视对目的本身的关切。
做正确的事,考虑的是目标完成的情况。
遵循效益性的管理者,会更以人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做更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