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学习无非就是重复

有人说,“重复是最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认可这个观点的人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学习无非就是重复。日本补习班教师坪田信贵说:“头脑的好坏,并非靠才能的高低,而是靠‘是否有积累’。不断地重复——不是‘不情愿地’,而是自觉地不断重复——就能学到知识和技术。”“不管是语言、计算能力还是身体技能,人们通过不断重复习得要领,通过‘积累’储备优秀的能力。越早进行这些重复工作的人,就成了我们常说的‘聪明的孩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用一个很通俗、让人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刚出生的时候,大家都用过尿布,拿掉尿布以后到十岁之前,或者甚至在那之后,大家应该还会无数次地尿床吧。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体会‘我能忍耐到什么程度’,最后终于练就了不尿床的技能。”(坪田信贵,《所谓学习好,就是方法好》)

《异类》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虽然一万小时说得有点夸张,但其强调的是重复是学习的必然,同样,《刻意练习》的作者也只是对一万小时作了质疑。认知心理学家斯科特·考夫曼在《绝非天赋:智商、刻意练习与创造力的真相》一书中谈“刻意练习”时介绍了埃里克森的一个实验:史蒂夫·法隆“一口气记住30个数字的绝妙方法”就是他善于“精细编码”。“例如,他看到数字组‘3492',脑海中就会想:‘这个接近一英里 跑的世界纪录——3分49.2秒。’在训练初期,他只能识别出几个时间,因此他的学习策略是精细编码和机械复述的结合。”这里的“机械复述”,就是“重复”。

《康德论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训练。人生下来便具有动物性,这种动物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为动物的兽性——争强好胜,贪婪自私,不讲道理……慢慢长大的小孩即便没人教他,他觉得好玩、好吃的是一定要占有的,很少有孩子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时候愿意把他认为好吃的和好玩的给别人。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巩固就是需要不断地重复;能力的提升必然是在不断训练中实现的。这就是基本的教学常识。但今天的基础教育往往忽视了这样的常识。

《刻意练习》的作者提醒人们:“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如何重复才是教师们需要研究的。对此,我的观点是:“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作业不超过90分钟。小学生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些要求如果没有形成社会认同,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不可能落到实处,有可能还会遭遇种种形式的抵抗。在社会认同、家长参与的问题上,学校管理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管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采取积极的行动,但要达成社会认同与家长参与不是靠学校一方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学校能做的只是学校内部的事情。

从教学过程视角来理解学习,完整的过程包含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与运用。而作业与考试既属于学习任务,也属于推动理解、掌握与运用的手段。简单地将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与取消学生作业等同起来,不过是另一种乱作为。任何一门知识和技术的习得都要通过反复训练(作业)而实现,而考试在某种程度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迁移。

顾明远老师主持编写的《教育大辞典》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知识点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家庭作业。关于考试,《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表述的:检查、评定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根据一定的考核目的,让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要求解答试题,并对其解答结果评等级、记分。具有评定、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的功能。

从教师的专业视角来思考,一方面,教师必须认识到“双减”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更应该思考的是,如果真的想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提升学习效率,是否要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规范的实验,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智特点,从作业与考试的内容、形式、长度、频率以及反馈评价方法的科学化及有效性上做一点文章。教师在考虑解决教育问题的时候,既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无论是训练(作业),还是考试,不过是学习过程中的必备环节而已。教师不能因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犯了过度依赖训练(作业)与考试的错误,就简单地将其一禁了之。

理解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明白,“不断地重复——不是‘不情愿地’,而是自觉地不断重复——就能学到知识和技术”说的是重复的前提是学习者的自愿与自觉,背后还有重复不是机械地单调这层意思。比如,在小数点加减法的掌握中,如果总是让学生去做13.55+168.38=( )或者168.38-13.55=( ),学生一定会厌倦,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一点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和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适宜空间,比如,购物问题(我有10块钱,买了5块钱玩具,还剩多少钱?),或者数量问题(班级有20个同学,有5个同学去卫生间了,教室里还有多少同学?),情况就会不一样。人都具有惰性,所谓的学习自觉,是要通过外部的条件和任务进行推动的,作业和考试便属于此。 zEmzVl3He018fKE3tqKw+EsZwS9Ux2e9a54FvqQ/xxlmVw34h/ZQgBKL4jPZYJa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