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决策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知识积累,还有赖于教师的专业视野。个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同样会影响个人认知,怎样的认知就有可能有怎样的选择。只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种理论、一种观点与实际的教学之间的距离是遥远的。“在很多方面,如果教师只是给予少量关注,那么很多这样的事件会保持默认状态,难以捉摸而且很难被界定。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有些课堂实践的最重要的知识可以被不予理会和忽视掉,因此减少了在教学中去理解专业知识的可能性”,这就是“理论和实践差距”。(约翰·洛克伦,《专家型教师做什么》)想要缩短这距离,需要的是耐心、勇气,还有信念。具有专业精神的教师对任何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都应该保持的态度是:既不排斥,也不迷信。约翰·洛克伦说:“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技能”,“当你思考得更深刻和广泛,那些看似简单却很明显的问题,会比实际上要复杂和困难得多”。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种教学理论或者教学观点在不同的理论和观点那里是会遭遇质疑的,企图死抱一种理论或观点而排斥其他理论和观点,就有可能走进死胡同。任何一种理论或观点只不过从一个方面(或者是内容、或者是对象、或者是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来解释学习或者教学的方式与策略。具有专业精神的教师必须尽可能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点,乃至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如此,才可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和空间选择合适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的学识需要实践的专业知识,去公开地提供批判性审核与发展,将这种知识投入使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种选择,然而选择去做一些与之相关的事业是一种专业的期望”(约翰·洛克伦,《专家型教师做什么》)。现实的状况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对一些教学与学习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许多情况下我们习惯于领导让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专家怎么说我们也怎么说。很少有时间,也很少有意愿静下来翻那么几本相关专业的著作。随着教龄的增长,激情没有了,认知固化了。虽然也会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活动,也会写那么几篇文字,只不过是为了完成规定性动作要求而已。至于批判性思考,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批判”就不是什么好事情,“批判”就是“找茬”,就是“对着干”,很少认识到在批判性思维领域,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有辨识能力”。谁会欢迎一个总是“找茬”和“对着干”的人呢?那就放弃质疑、放弃思考吧。
影响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的环境,包括班级人数、教师的空间、教学的时间(周一还是周五,上午还是下午)、教学的设备、学生的出勤情况、学校管理者的巡视频率,以及校长、同行、家长乃至其他人的影响等。因此,在讨论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学校特殊的、多层次的环境,以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而且还要考虑到教师对影响教学因素进行判断的专门知识、技能和个性特征。教学的复杂由此可见。
只有认识到教学需要实践的专业知识,需要批判性审核与发展,需要自觉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默会经验对领导的要求、专家的言论做一些深入思考,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对专业的抉择,而不是随便接受听到的、看到的任何信息。好的决策一定是在反复权衡与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即便是那些临时决策也是如此,只不过背后的储备更为丰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