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挫败感乃教师职业的“家常饭”

我是一个不争气的老师,以前是个不争气的学生。心里苦闷……常常想,自己做个普通人也不优秀。这样的人生该怎么办啊?如果像你这样拥有智慧、拥有灵性多好。

看完你的信,似乎有一张熟悉而愁苦的脸出现在眼前,虽然你我素昧平生。

首先,我想说,我丝毫没你想象得那么有智慧,有灵性。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差生”,高中补习一年才考上大学。你说你“以前是个不争气的学生”,说不定你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知识比我还扎实呢。你如此自卑又自责,真的大可不必。

从你的来信中,我猜想,你可能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从而质疑起自己的教学能力。其实,这个问题在一个人漫长的教职生涯中,无可回避。比如我,初登讲台的三四年,激情满怀,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不为教书的事儿犯愁,第一届学生高考也出了点儿成绩。我不由得意起来,以为教书不过尔尔,小菜一碟。又过了三四年,自己迈向教室的脚步渐渐变得沉重,有时竟无端地害怕走进教室。某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几乎不知道如何上课了,对教学失去了方向感,丧失了自信心。这不是简单的职业倦怠,因为我并不厌倦当教师,只是我不满意自己的表现,恨自己的无能。那段日子,我考虑过逃离这个让我力不从心、沮丧万分的职业。多年后回首,我才明白其中的缘由。那些年我一门心思扑在应试上,不读书、不思考,上课就冲着高考的目标而去。学生为了高考成绩尚可忍受一两年,可年复一年的“机械运动”,对于我,无疑成了“无边的劳役海中的无尽的苦役”(泰戈尔语)。

后来我琢磨着:不管怎么教,只要我不偷懒,学生的成绩估计不会太差,我为什么不从课堂上做点儿改变呢?如此一想,内心便豁亮起来了。从此,我的课堂开始“变脸”。我的语文课像春叶般舒展开来,不再是让自己望而生畏的“苦役”。借助课堂,我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学生。

也许,你的低谷正与我当年如出一辙。你不妨反省并尝试改变课堂,换一种自己喜欢的教学姿态。

不过,这只是我教书生涯中第一次的受挫和迷茫。实际上,20年来我时常要面对类似的挫败感、无力感和数不清的困惑。

去年,我教高一年级的一个普通班。已经16年不接触这个年级的学生了,在教学上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而事实比我预料的还糟糕。我的课堂不时受到干扰,我不得不停下来和学生沟通,讲纪律,讲学语文的意义,讲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等等。

有一次,讲一篇我喜爱的课文,在“尖子班”,师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可到了这普通班,整堂课竟然彻头彻尾就两个字——失败。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而是出在我这儿。我忽略了他们的起点,一厢情愿地按既定的计划推进,结果可想而知。这是我教书20年来最丢脸的一堂课。当天傍晚走在路上,远远望见本班的学生,羞耻心逼我低下了头,绕道而逃。我不敢去迎接他们可能会鄙视我的目光。好在我“知耻而后勇”,以后上这个班级的课时,格外用力备课,其后情况稍有改善。这学期,我不再担任这个普通班的教学任务,可每次经过班级门口,脚步都特别匆忙。我已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教他们的一年里,我虽努力了,却未必是一名称职的教师。

我说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你,挫败感乃教师职业的“家常饭”。从未有失败体验的老师,要么是超级神人,要么是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你我都不是这样的人,因此才有自我拷问、自我纠缠的烦恼。好在这些情感——无论是你说的苦闷、悲哀,还是我认为的挫败感,都不全是负面的东西。它们蕴含着积极、健康的因子,那就是对教育的不绝望,对自我的负责以及进一步的期许。

冷静看待自身的局限需要勇气。然而,我们还得拿出勇气,去接纳和直面现实中的种种局限,以寻求解决之道,突破困境,超越自我,找到职业的尊严和欢乐,“构建自己安谧的内心世界”。

在庞大的教师群体中,你我都是普通的一分子。若说存在什么差别,可能我比你年长些,比你早遇见各种问题,积淀了更多的人生经验、教训。20年来的教育经历告诉我:无论生活和教育如何变迁,只要看准方向,用心用力,我们都有希望成为“争气的老师”,成为快乐的教书人。

2011年11月 u462BlmLcrX6vd2+P2VNioXMY1GrkU75wlpN4YSojW1+TaQ38e/V1qmSuWE4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