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想,仅有它还不够

“王老师,我被某中学录用了,马上就去上班。”你的豪情与快乐感染着我。记得两个月前你发来邮件,说你打算去中学教书,我还将信将疑:一个中文系研究生,出路应该不少,为什么选择当中学教师?当然,我并不认为当教师不好,只是不少人的想法和我不同。你回答道:“我读中学时就立志当教师,尤其是要当语文教师。”

假期,你来我家,找我这个当年的高中语文老师聊一聊。后来我有客人来,我们的话题无法继续。可有些没来得及说的话,留在心里头不舒服。现在,我就写出来好了——

首先,我想提醒你:既然立志当教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后悔,而且不要把教书仅仅视为谋生的职业。“职业化”教师与“事业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心中是否竖有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名字叫作理想。

我见过一些所谓的“名师”,不外是只会死抠教材、琢磨考题、死揪学生的“高手”而已。他们几乎不阅读,不写作,不思考,是典型的知识贩卖者。学生上他们的课,获取了“敲门砖”,砸开了大学的门,然后抛掉“砖头”,便一无所获。我不愿你成为这样的老师,哪怕是“名师”。

一名大写的语文教师,定然是个坚定的阅读者、写作者和独立思考者。读书、写作与思考,是你的专业基石,能使你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赢得职业的尊严。这些还能提升你的境界,让你成为有品位、有深度的“精神自由人”。当你做到这些,你自然而然地就会不满足于照搬照抄、照本宣科,你就不会将一群有血有肉的学生教成仅会背书和做题的呆子。

因此,要教学生做人,做完整的人。我所说的教学生做人,并非苍白地去说教,而是需要你亲自去践行,用实际行动实现你的追求。比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管他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不管他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他们今天唯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学生。比如,宽容对待学生,容忍他们犯错,容许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因为他们是孩子,更因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你或许会说,自己的力量太微弱,起不了多少作用。不,千万不可小觑一个人的能量。别忘了,你是老师。今天你传授给学生什么,他们明天或许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回报给这个社会。况且,你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非单个的人。你影响不了张三李四,却可能影响王五赵六。10年后,王五赵六又将影响更多的人。

做到这些,真不易啊!你得准备好付出大量的劳动,忍受更多的寂寞和压力,甚至过一种稍稍有别于他人的生活:当大家一味埋头做习题时,你除了做题之外,还要跳出来,思考更宽广的问题;当大家逛街、娱乐时,你得沉浸于读书;当大家忙于赚钱时,你要用文字诉说自己的思想……

除此,你更要知道,光有理想和付出是不够的。

你很幸运,一毕业就进入省级名校。名校有充足的良好教育资源——众多的名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全的管理制度等。这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只要你用心汲取,就可以很快地成长。20年前,我被分配到一所极为普通的中学,那里良师本来就稀缺,我能学到的东西极其有限,只好独自摸索前行。那时,没有网络,缺乏书籍,更无机会外出学习,一个人闭门造车,收效可想而知。今天,我的课堂教学存在随意性的缺陷,就是在那种环境下形成的。不过,普通中学也有好处——它宽松的管理无形中为我提供了施展个性教学的舞台。我一边教课本,一边补充大量的课外读物。如此教法短期内无法出成绩,好在学校领导、学生对分数不功利,对老师不苛责,即使有点儿意见也不会“上纲上线”。三年后,我所带的学生高考语文成绩非常出色,我也因此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打赢了“第一战”,下面的路就平坦多了。然而,今天的你与我不同,你身处名校,可能连平时考试也有评比,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讲求实际,对考试成绩格外重视,教学上肯定容不得像我这般“放肆”。因此,你要脚踏实地,尽量不要让成绩落后太多。

其次,我还想提醒你:在当今背景下,谈论教育理想,是需要本钱的。首先你得生存下来,而后再谋发展。同理,在教学方面,你不能过分图新求异,要先虚心学习继承本校优秀教师的好经验,博采众长,水到渠成地形成自己的特色。若急于求成,一意孤行,你的路将愈走愈窄。多年前,我认识的一名刚做教师的大学毕业生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一次,校领导听完他的课,给出一些中肯的批评。年轻的他不以为然,理直气壮地反驳道:“这就是我上课的风格!”一名新教师,教学上刚起步,奢谈什么风格?即使有风格,也不能以此为挡箭牌,拒绝别人的批评。那名年轻教师的惨淡结局,不难预料了。

前年,你曾来听我的课,又主动要求对你的学弟学妹们讲些话。记得你说过:“王老师教我三年,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传授给我多少语文知识和能力,而在于他在思想和人格上对我的影响。”那时,你的学弟学妹们,还没走出中学,大概是听不懂这些话的。他们中有的人还屡次要求我上课“什么都别说,除了讲评试卷、讲讲和高考有关的东西”。幸亏我是老教师,顶得住来自少数学生的压力,终于顺利地按我的教学思想一路走完,幸好高考还有个不错的分数。

刚走上讲台时,我也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满脑子冒着一个个教育理想的彩色小泡泡。那时的理想,纯粹、炽热,却也盲目而脆弱。几年后,经过了风吹雨淋,浪漫的油彩一点点剥落,徒留赤裸裸、空洞洞的现实。直至两三年前,我似乎才走出迷茫,学会以冷静、宽容的目光阅读周遭的人与事,在纷纷扰扰中找准自身的坐标和努力方向,在现实与理想中获得平衡——既不过度理想化,又不跪倒在现实面前,并避免与强大的现实起正面冲突。这段不长的心路,我走了近20年。在这过程中,我认识到——

理想虽美好,但仅有它还不够。

2010年11月 YEV4m9WUoxJ3D51UJkmOUCAjGyCUvDzrksXMXmGoE22V7/ylxqfNYIxoOj7NFW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