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补习生阿常

10多年来,每次我接到学生阿常的来电,一张悲戚、茫然而无辜的脸,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在我第一次担任高三班主任的1995年,阿常随同十几个补习生涌入班级。这是文科唯一的慢班。补习生情况各异,颇让年轻无经验的我手足无措。

阿常总坐在教室一隅,沉默寡言,发奋用功。他的成绩排在班级前列,我估计他有能力上大专。那时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家还包分配。

那年春节,好像除夕前后,我已回农村老家过年,一天,忽然门口有人喊“王老师”。一看是他,我吃惊不小。他架好自行车,拎一袋东西进屋。我父母似乎比我更惊讶,因为从没学生来过老家。听说他从另一个镇赶过来,两位老人家都很感动,不停地问这问那。他讷讷地回答,没说几句话就匆匆告别。我打开袋子,以为只是柑橘,不料还有两包金芒果牌的香烟,是当时比较高档的香烟,一包值七八元。

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下午,一群群学生涌至我家打听分数,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里挤满了人,然后带着或喜或悲的表情一一离去。这时我才发觉,一个学生始终坐在沙发上,脸色苍青,眼神迷茫,一言不发,只不停地唉声叹气。他就是阿常。从学校拿到成绩单时,我已听说他的情况:六个学科,五科考得还正常,可数学却是0分——据说,他的数学卷子让前排一位老乡偷抄了,高考评卷时被发现,两人均处以0分。

“我提醒他一定不要抄,可他竟然还是抄了……”他第N遍重复这几句话。我想起祥林嫂。

“真是害人啊!”妻子也时时叹气,抱怨。我坐在他身边,听他唠叨、叹气,内心淤满悲哀和无奈,却不知该安慰他什么。逼仄的房间渐渐暗下来。

“阿常,你留这里吃晚饭吧。”妻子准备做饭了,这样问他。我也极力挽留。他似乎如梦方醒,站起来就往外走。

我们目送他消失在屋前的木麻黄树下,消失在平房拐角处的暮色里。

“如果他能哭出来就好了。他应该不会有事吧。”妻子说。——妻子,和我教同一个班级,我是班主任,她是英语老师。

大概两年后,阿常突然来电话,让我替他找些政治复习材料,他要参加成人高考。我将信将疑地找来材料,等候他来领取。见了面,他告诉我这两年的经历:高考落榜后他到某乡镇派出所当了警察(临时工),一段时间后,实在看不惯(他屡屡使用这个词)一些人的行径,决定离开那里,但唯一的渠道就是参加成人高考,幸好公安系统内部终于有了这机遇。我起初以为在镇里当临时工,不愁没饭吃,若干年后慢慢找机会总可以转正的。再说,警察这份工作很令人羡慕,一般人求之不得呢。及至听他讲起那些见闻,才体会到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冲突与不适。于是转而极力鼓励他参加高考。

几个月后,他来电话报喜,说被某重点大学的大专班录取了。我觉得这简直是奇迹。虽然国家规定,从当年起,大学生一律自行择业。

一年后,他陆续给我寄他发表的论文,说是“请我指导”,因为内容涉及法律专业,我读不懂,遑论指导。但看文章都登载在有影响的刊物上,我深为他高兴,对他进行了一番鼓励。

毕业后,他以专科生身份,在面试中胜过了几名硕士生,成功进入某大公司。随后,又几次跳槽。四年前,他受聘于外省一家赫赫有名的国企,去那里当副总。

有一年春节,他来我家,我留他吃晚饭。“王老师,我身上这件衬衫,就值千元。”他指着身上笔挺的粉红色衬衫对我说。我愕然:他怎么竟向我炫耀起衬衫来?那时我的月工资只能买一件半而已。“没办法,公司有规定,外出必须这样穿。”他似乎觉察出我的困惑,连忙解释道。

“王老师,你放心,我是学法律的,做事有分寸。”他说,接着具体讲述他在几家企业的就业经历。

“王老师,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多次接触中,他不止一次这样感谢我。

我相信他的为人处世。不过,他把他的优点归功于受我影响,我则受之有愧。他在我班上学习一年,我没关照过他什么;他高考受挫后,我也只会陪他苦恼陪他迷茫而已;他毕业后,我不过借一些政治复习材料给他;他文章寄我“指导”,我也只浏览一遍,胡乱表扬几句;平时他一次次打电话来,倾诉工作中的喜怒、困惑,我也往往充当听众罢了。——这样的老师,从我本人看来,充其量算作“合格”。这和教他做个正直的人有何相干?一个人,是否正直,是否能守住自我,包括是否永葆积极奋进的锐气,大多源于天赋,或者受其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学校某一老师的教育,作用十分有限。何况作为他的老师,我如此平庸。

近年,我常向每一届高中生提起阿常,以他为励志的榜样。通过阿常的成长经历,我最想要传递给年轻学子们的是:人要靠自己拯救自己。不知学生们领会了多少。不过,我在一次次讲述阿常故事的过程中,已不自觉受到了他的教育。

2012年12月 2c/WpgBl2O1rEbyLNS3e+3qPh4k4MkYaW3tFAmu0JjY90SdzCGB8E0tmrn86m62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