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做鸿鹄,愿为燕雀

突然想起两年前的那天,那个女孩。她打电话说要来我家小坐。我很乐意。教她三年语文,她还是科代表。印象里,她的气质与一般女生不同,很恬静,稍稍黝黑的圆脸上常挂着浅浅的笑。她家境一般,父亲几年前去世了,母亲是普通职工。她中考时名次居全县前几名,按理说,上了高中的她应该学习非常刻苦才是,成绩也必定鹤立鸡群。可她始终悠着劲儿念书,每次考试总徘徊在班级的中等水平,好像故意要让谁失望似的。

记得我曾找她谈话,问她成绩怎么不见起色,也迂回地询问她个人或家里是否遇到了什么难题。我担心她父亲的去世会给她造成太深的阴影。她总温和地笑笑,不肯多说自己的事。但隐约间,我感觉她内心隐藏着什么秘密。我向班主任打听,班主任说没发现什么。就这样,三年的高中生活平静如水。高考时,她成绩中下,只考了个比较好的大专学校。

那天,她坐定后,我问她是否去念这个大专。她说:“要啊,为什么不呢?”我为她的选择惋惜,顺便建议她复读一年。她说上专科也好啊。我纳闷,认为她怕吃苦,无可救药,但口头仍安慰道:“专科也好,以后再通过选拔上本科。”

她定定地打量我几秒,笑着问:“老师,一定要上本科才好吗?”

我无言。她说,她毕业后想回东山岛,小县城的生活安定、宁静,找份较稳定的工作,像她妈一样就好,也可以和她妈生活在一处。我感到吃惊,一个20岁的女孩,应和我的许多学生一样,雄心勃勃,斗志昂扬。比如,有的学生一接到高校通知书,立马宣布誓死不回小县城,认为这里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里偏僻、闭塞,这里贫穷,工资低……而她,我眼前这位恬淡、聪慧的女生,竟有如此想法,只是未免消极。但渐渐地,我开始欣赏起她的与众不同。她平静如水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与她的年龄不相符的平静的心。

今年,我又接手新一届的高中生。每到这个时候,会给每个学生发放调查表,其中一栏是:“你的理想是什么?”刚进入高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纷纷立下宏伟的志向。

我一则欣喜,一则忧虑。志存高远固然令人欣慰,但这么多人都被教育得只有一种目标,哪怕目标崇高无限,不也让人担忧?当天空中只有“鸿鹄”类的巨鸟在翱翔,而没有“燕雀”等小鸟的身影时,那是什么样的天空?而且那些能力只能当燕雀的人,其极限飞行高度是200米,却从小被人们告知:你一定要飞1000米,否则,便是失败者。想想看,可怜的他要么因太尽力而折断翅膀,要么可能连200米也飞不起来,从此一辈子挣扎在自我挫败的阴影里。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而我们的教育,恰恰相反,许多学生中学毕业后,不是满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而是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低着头告别校门的。他们也往往不是充满着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而是冷漠甚至仇视,因为他们在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大多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无人关注,无人懂,“热闹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

如此过度“英雄化”的教育,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

于是,面对眼前这一大沓描绘各种宏伟志向的调查表,我很想对学生们说:“想当鸿鹄是好的,但做一只平凡的燕雀也无妨,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栖息的地方,过一个有意义的、自适的人生。”

而那个曾告诉我她毕业后要回小县城、回母亲身边的女孩已上大专两年了,不知她是否还坚持着当年的想法。

2007年11月 gq84gpbOcPQsJdonq4xwm8/GXXqZYex028XZuaUrMmWN8MHhB0fXw2SesGsMtIe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