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向别人提到过我教过的一位学生,似乎每次说到最后,我的鼻子总是有点儿酸酸的。
她是个平凡的女孩。
春节前,我在某酒店吃饭,突然接到她的电话。
“王老师,我是某某。刚才我看到你了。”惊喜从手机的话筒里溢出来。我记忆里立刻清晰地浮现出一张瘦小苍白的脸。
我很惊讶,忙问:“你在哪儿?你怎么会看到我?”
“我寒假一直在这家酒店打工,刚才看到您和许多人在大厅吃饭,忙了一会儿,我再进去找您时,您就不见了。您去哪儿了?”她的声音有些急切。
“今天我参加县里的一个座谈会。刚才聚餐,我不习惯这种场面,吃了点儿就走了。”我耐心地告诉她,像几个月前给他们讲解高考模拟试题时一样。
“好的,王老师,我得赶紧去端盘子了,再见,新年好!”她挂了电话。我握着手机,感觉手心里还有一团热。
傍晚的街道,车水马龙,热闹喧腾,我的心情却平静得很。两排老芒果树也静静地伫立在道旁。我感慨着,时光流逝,几个月前,她和她的同学还聚集在我的课堂里,紧张地“对付”着各种各样的试卷,向不可知的命运发起最后的冲刺。眨眼间,暑去寒来,他们犹如成熟的鸟儿展翅飞离枝头,飞离了我的视线。
犹记得,高三下学期时,这个女孩给我写了封信。信上说,她学习成绩差,连一向喜欢的语文也成绩平平,这使她苦恼极了。
她问道:“老师,像我这样平凡、渺小的学生,是您心目中的好学生吗?”当时,我的心忍不住被什么揪住了——不是伤心,而是内疚和疼惜。教她两年多了,我一直忽略了她。即使不是忽略,至少也没有格外地关注。除了知道她念书勤奋、课堂上发言积极之外,对她所知寥寥——因为她的确太平凡了。如果她表现恶劣些也好,我或许会多注意她,可她又那么乖顺。但表面波澜不惊的她,竟埋藏着这么多的心思,可以想象,这些想法不止一次纠缠过她,逼她拿起纸笔向我“求证”。
信中还说,她好多次想放弃学业,因为成绩差,唯恐考不上大学辜负家人的期望,尤其对不起起早贪黑却赚不了几个钱的父母,对不起为了让她能顺利念完高中而自愿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弟弟……
我马上给她回了信:“作为老师,我当然希望每个学生都如你所说的‘品学兼优’,每个人都考上理想的大学。但这不现实,也不是我最大的愿望。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学到知识,懂得做人,学会思考生活,这些才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还希望学生们每天过得充实且愉快。……我以为你便是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因为你除了压力太大以致郁郁寡欢之外,符合上述的条件:你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你有责任感,善解人意,体谅家庭的各种难处;你能尽己所能,刻苦学习,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做到这些已经足够了。你有一颗受过良好教育的心灵。如果将来我的女儿能有你这样的表现,我一定非常满意。”
我还告诉她,生活的路有千万条,上大学只是其中之一。许多人没上过大学,依然在社会上走出了一条宽广的人生之路来。当然,现在是高三,面临高考,首先要抓住机遇为之一搏。只要注意复习、总结,相信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此时,无端地失望是毫无道理的,放弃机会才是真正的失败。
信的最后,我安慰她:“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支持你学习,你是幸运的。要知道,社会上有多少像你这般年纪的女孩已在工厂打工。家里人相信你会尽力而为。你也不必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过度的负担会阻碍人大踏步地前进。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好的收获,你的家人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你,相信你,理解你……”
高考很快地来临又过去。记得高考后的那个九月的某一天,我曾接到她从外地学校打来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王老师,你身体还好吗?”她的声音有点儿打颤。那时正是晚上,我独自散步在微凉的风中,不知为什么,我想起给她信中的话:“如果将来我的女儿能有你这样的表现,我一定非常满意。”刹那间,一种温暖的感觉涌上胸膛。
当我向别人讲完这个女孩的故事时,不管别人是否问及她考上什么大学,我都会骄傲地补充一句:“她的名字叫某某,在泉州念一所很普通的大专。”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