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部分
隔代教养的“是与非”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女性参与劳动的比例逐年升高。由于爸爸妈妈白天都要出去工作,所以日间的育儿任务通常就会交由祖辈。这种祖辈代养模式是我国当前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近期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4.6%的祖辈会参与照顾宝宝的事务。可见由祖辈和父辈联合起来的教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养育0—3岁宝宝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甚至还会经常看到一些祖辈全权包揽宝宝的养育照顾任务的情况。

一 隔代教养的优势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年轻的爸爸妈妈迫于生活与工作上的压力,无暇照顾子女。这个时候由(外)祖父母帮忙照看宝宝,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实则是减轻了不少后顾之忧。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为孩子与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与此同时,祖辈往往退休在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并乐于照顾孙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祖辈更愿意花费时间,也能更加细致地投入到照顾宝宝的工作中。

宝宝和祖辈一起逛商场

祖辈在教养照顾子女这一代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育儿技能与经验,相对于初为人父人母的新手爸爸妈妈而言,这些经验尤为宝贵。当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状况无从下手时,特别需要来自祖辈的帮助与建议。

除此之外,祖辈在照顾养育宝宝的时候往往非常有耐心,喜欢和孩子玩乐沟通,大多数的宝宝也喜欢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这种祖辈与孙辈之间的“祖孙情”是一种特别的情感联结,这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为宝宝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情感环境,对宝宝今后的成长也大有益处。

二 隔代教养的弊端

由祖辈和父辈联合起来的养育照看模式却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有时甚至还会引发家庭矛盾。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拥有科学育儿观念的爸爸妈妈对祖辈的某些不够科学的养育照看行为责备求全,而祖辈难免会因此心怀委屈与不满,这种由于教养观念的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现象比比皆是。

育儿小百科
祖辈带娃的常见问题大盘点

祖辈带娃的隔代教养模式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快来对应一下有没有中招!

1.过分溺爱宝宝。绝大多数的祖辈都会将宝宝当作是自己的心头肉,这样小心翼翼、无微不至的关爱照顾很容易让宝宝失去自己探索世界的能力。如有一些祖辈看到宝宝把东西往嘴巴里送的时候,会立即把东西从宝宝手中拿走,孰不知这正是宝宝在用嘴巴探索周围事物;宝宝明明已经学会了走路,但是出于担心宝宝不安全也要随时抱着等。另外,无条件满足宝宝要求的祖辈也很常见,这很容易使宝宝缺乏独立性,遇到事情时只会依赖成人。

2.将旧有的思想观念带到对宝宝的教育上。祖辈小时候的年代与现今宝宝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所以有一些祖辈在带养宝宝的时候,会将旧有的一些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传递给宝宝。甚至有一些祖辈还会有一些迷信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宝宝,这更是对宝宝不利的引导。

3.用经验代替科学。祖辈往往认为自己养育宝宝的经验丰富,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过往养育孩子的经验带到祖辈教养中。可有时这种教养观念难以与时俱进,会出现“经验”和“科学”相反的情况,比如在“宝宝头顶的奶痂应不应该清洗”“应不应该给宝宝把尿”“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吃辅食”等类似的问题上,父辈与祖辈经常会持有不同的想法,在沟通不利的时候难免会引起家庭纠纷。

在0—3岁婴幼儿的日常照顾上,一方面,一些祖辈缺乏科学的教养知识和技能,重“养”不重“教”,这会使得0—3岁婴幼儿往往得不到更加全面的照顾与发展;另一方面,祖辈挑起照看孙辈的重任,实则也是对体力的一种考验,加之自己的教育观念得不到子女的认可,祖辈往往会感觉力不从心。

在这里不得不强调的是“隔代教养不能取代亲职教养”。有很多在年幼时缺少爸爸妈妈陪伴的成人表示,因为缺少这种陪伴,直到长大后自己还会对爸爸妈妈有所埋怨。亲职教养的缺失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不仅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变得疏离,而且在隔代教养弊端的影响下,孩子会缺少应有的独立性与创新性,有些孩子还可能变得十分任性或者孤僻。爸爸妈妈绝对不能忽视在0—3岁阶段与宝宝共处的宝贵时光。

三 隔代教养如何实现“双赢”

外婆带着宝宝在户外玩耍

家庭教育对0—3岁宝宝的成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好的家庭教育不能缺少了任何一位家庭成员的参与,这里不仅包括宝宝的爸爸妈妈,还应该包括宝宝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其他重要家庭成员。虽然在养育照顾宝宝的问题上,两代人的观念可能会不尽一致,但是如果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实现隔代教养中的“双赢”

也不见得没有可能。

(一)父辈与祖辈间要多沟通多交流,做到养育观念上的统一

就宝宝的养育与照顾而言,两代人之间存在观念上的分歧十分常见。出现了观念分歧时,父辈与祖辈最好都能够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彼此之间多沟通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寻找一个更利于宝宝发展与成长的教养平衡点。

两代人在沟通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也很重要。在沟通之初,爸爸妈妈要尽可能率先表达出自己对老人能够帮助照顾宝宝的感谢,而祖辈也要尽量站在子女的角度上表示理解,在对彼此感谢与理解的基础上慢慢切入正题。在谈及对宝宝的养育与照顾方式时,爸爸妈妈要引导自己的父母多学习新的科学育儿知识,接受新的科学教养理念,尽量多举例子,摆出专家所说的科学育儿建议,帮助祖辈抛弃原有的不够科学的养育照顾方法,收获更有利于宝宝成长与发展的科学育儿观念,做到祖辈与父辈之间的养育观念统一。

(二)父辈与祖辈应“各司其责”,宝宝的养育不能由祖辈全权代劳

爸爸妈妈请祖辈参与宝宝日常的教养与照顾,并不代表爸爸妈妈可以甩手不管,完全放手将宝宝交给祖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于0—3岁宝宝的成长与发展而言,爸爸妈妈永远是宝宝家庭教育的核心。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条件一直陪伴在宝宝身边,也应该在工作之余陪伴宝宝。比如日间工作时将宝宝交由祖辈照看,晚上下班后可以陪伴宝宝共度亲子时光,周末及节假日也抽出时间来陪伴宝宝成长。

另外一方面,祖辈养育与照顾宝宝过程中的关心与时长也要尽可能做到适度。对于父辈与祖辈不在一起居住的家庭来讲,非常不建议祖辈将宝宝带回自己家中数日或数月,完全代替爸爸妈妈照顾宝宝,这种长达数日或数月的亲子互动的缺失,很有可能会对宝宝与爸爸妈妈之间依恋的发展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三)理想的家庭教育需要父辈与祖辈的共同参与

每一位家庭成员对0—3岁宝宝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互动质量决定着宝宝与爸爸妈妈之间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影响宝宝未来在情绪、社会性、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在优质的亲子互动过程中,爸爸妈妈的表现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在语言、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而来自祖辈、其他家庭重要成员与宝宝之间的互动,则丰富了宝宝周围环境的刺激,能促进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温馨和谐的祖孙情谊也会增强宝宝心中的安全感,保障宝宝身心发育的全面、稳定、健康。

对于每一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讲,在宝宝的0—3岁阶段能与其拥有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都将成为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宝宝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发展、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开端,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的目标。家人之间多沟通与交流,在教养观念上保持科学性的统一,努力承担起宝宝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共同参与宝宝的成长与发展,将是实现优质家庭教育的不二法则。 i/dbKLtS9l11zLTFiCC0Q2w07jXGfJ2SG7ozdxErOx/SNBSfAFqJMDxOBvq9Yz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