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相信,上面那些简略的说明足以用来强调辩证法在心理现象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在一本关于形而上学的书中回顾这一辩证方面呢?因为这些辩证法,正如传统学派试图让人们相信的那样,不属于逻辑层面。它们属于时间层面。它们完全是接续(successions)的。一个功能不可能是持续不断的;它后面必须接一个不运行的时期,因为能量一经消耗就会减少。因此,我们必须一直使用有关接续的术语来定义在生活现象中捕捉到的行为的诸矛盾。

然而,术语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确切地说,接续是一种非连续性(discontinuité)。柏格森经常弱化这种差异,并且接续很快就作为一种融合和模糊的变化而出现。因此柏格森先验地把心理直觉视为一种连续的线条,他认为经验基本上是前后一致的,似乎经验永远都不可能自相矛盾并出现戏剧性的转变。 “一个纯粹并简单跟随经验之线走的智者……会看到事实接替事实、状态接替状态、事物接替事物。”自不待言,事物在事实之内继续存在,状态在流变之中继续存在。可是,怎么会看不到本质(essences)的孤立,这些本质在某种程度上被固定在了自己的量纲公式(formule de dimensions)周围!即使在最同质的思想的层面上,人也不可能通过连续的思想从一种本质到另一个本质。再一般而言,怎么会看不到外表和外形上的任何差别化都是绝对的间断性的符号(signe)呢,这样一来,表象的间断性立刻就成了间断性的表象(apparence)。

但柏格森在普遍的同质性(homogénéité)的直觉方面走得更远。正如我们在阐述柏格森有关连续性的观点时所说的那样,他承认在主体与客体这两个有区别的极之间有一种连续的交换运动,任何一个极的缺席就自动成了另外一个极的在场。只要我们想事情,就会停止想我们自己,同样,撇开事情,就必然会回到我们自身。那么,这就等于是预先假定思想是永恒的,是时间的实体。一种更注重功能、更强调现象论的观点不允许自己掩盖内倾(introversion)和客观思想的非常清晰的二重性。在功能层面上,在功能的交换中,间断性是最初被给定的。我们将以多种方式指明,把连续性的观念(idée de continuité)强加给接续的观念(idée de succession)是没有理由和依据的,这种做法无论如何都一直超越了物理和心理的经验领域。如果我们只在观察时才认真研究连续性的话,那我们会觉察到它仅以一种事实性的、滞后的和循环的方式出现。这只是一种迟缓的行动,它让人错误地以为是所谓的原始的连续性。但是,细致的经验和对精神无序的直觉把我们重新引向是与非的节奏,以及尝试过的、短暂的、被拒绝和重新开始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变换(transpositions)将发现,存在与虚无的基本辩证法是按照时间轴被陈列的。因此,柏格森这一本体论的和时间的说法的完整意思是:时间即犹豫。 rToTdc0rtjrWAqMaiLSjJEIJx07fw1EuzH8fD7BYhwj74xITdnHFUOJitQNrfKI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