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不采取逐步刺激的战术

安倍重返政坛与日本央行行长

“不要害怕。我希望你们放手一搏。”

2013年3月20日,曾任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第31任行长。一上任,他立即召集日本央行负责企划的雨宫正佳等人,安排了制定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的任务。

企划团队的人员表示,“黑田的指示十分简单。当时和之后都没有提出详细的政策要求”。雨宫和他的团队迅速开始探讨具体措施,并提出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政策,即在两年内将持有的日本国债数量增加一倍,并将基础货币增加一倍,以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率。

2013年4月4日,日本央行启动了一项名为“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当时,黑田东彦刚上任不到两周。

金融市场正迫切期待着央行放水。股票市场则预见到了日本将迎来大规模的宽松政策,已经开始大幅上涨,呈现了久违的强劲走势。

在2013年4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黑田骄傲地宣称:“为了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我们没有选择逐步刺激的战术,而是采取了一切有必要的政策。我们将结合量化和质化,实施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量化宽松政策。”自那以后,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便被称为“超宽松政策”。

4月4日,日本央行宣布启动大规模宽松政策后,日经平均指数比前一天上涨了272点。两周时间里,日经平均指数共上涨了近900点,涨幅约为7%。

日本央行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干预日元的过度升值。自2008年雷曼危机以来,日元的间歇性升值一直压迫着日本的经济增长。

日元的外汇汇率从2012年9月的1美元兑77日元到2013年5月的1美元兑103日元,贬值26日元。日元大幅贬值的原因之一是货币政策改变了市场的通胀预期。由此,“安倍经济学市场”正式开启,日元贬值与股价上涨开始出现连锁反应。日本经济界普遍认为,日本将有望改变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另一方面,安倍经济学的诞生过程还伴随着十分浓厚的政治色彩。

2006年,52岁的安倍晋三成为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然而不到一年,安倍就因溃疡性结肠炎复发而辞去了首相一职。2012年冬,安倍养精蓄锐,重返政坛。当时,日本政府的首要议题已经变成“大胆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一决策是出身政治世家,却曾一败涂地的安倍晋三与曾饱受争议、积怨已久的“通货再膨胀派”共同吹响的反击号角。

“政府将与日本央行通力合作,调整货币政策,设定2%~3%的通胀目标,并实施无限量化宽松政策。我承诺,我们将摆脱通货紧缩,并努力推进对汇率和股市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宽松政策。”

2012年11月15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东京发表演讲,并在演讲中许下了如此大胆的承诺。当天,东京的最低气温达到8摄氏度,冬天的脚步已悄然走近。然而,安倍却露出了即将告别严冬的神情。

前一天,时任首相野田佳彦(民主党)在与安倍进行党首会谈时,突然宣布解散众议院。野田对安倍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会在16日解散众议院,所以,放手去做吧!”面对野田出乎意料的表态,安倍不忘确认道:“这是您说的,您可得保证。”

自2009年开始,日本民主党便长期执政日本。然而,民主党应对东日本大地震以及核电站事故方面存在的失误,导致民主党的支持率不断下降。若举行众议院选举,安倍将稳操胜券。这对于曾因溃疡性结肠炎而辞职的安倍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卷土重来的机会。

首届安倍政府积极推行“摆脱战后体制”,保守主张理念先行的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这次安倍决定将政治核心放在削弱日元和提高股价的量化宽松政策上。“外交和安全保障的安倍”摇身变为“经济强人安倍”。

此前,尚未有政治家将量化宽松政策作为选举的议题。自1998年新《日本银行法》生效以来,日本央行获得了“货币政策自主权”,日本政界普遍认为政治家干预日本央行政策管理的做法已经过时。然而,安倍晋三却打破了这一政界常识,巩固了自己作为改革者的形象。

安倍晋三在众议院选举时宣称“将实施无限量化宽松政策”,金融市场坚信自民党将重新执政。由于市场产生了日本央行将要大放水的预期,日经平均指数在一个月内上涨了1000多点。

市场环境极好,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的欧洲债务危机也终于有所缓解,2012年下半年,投资者的情绪逐渐从悲观转为乐观。寻求看涨信号的金融市场如同海绵一般迅速吸收了安倍的“无限宽松”政策。

如此,安倍经济学奠定了其“用振奋人心的呼吁,引导市场预期”的基础。当时曾有日本央行高层泼冷水道:“日本央行又没有轮转印刷机,量化宽松怎么可能成为选举的议题呢? ”然而,安倍的发言促成了市场的向好态势,因此他也愈加倾向于主张量化宽松。

安倍曾因溃疡性结肠炎而中途辞职,这导致他的形象略显软弱。安倍的外祖父是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父亲是日本前外相安倍晋太郎。这一出众的家庭背景,却并没有成为绝对的有利条件。安倍政府的内阁大臣曾被批判为“朋友内阁”,这也导致安倍给人留下了软弱政治家的印象。

然而,2012年9月再度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却将日本央行视为假想敌,对其进行了彻底抨击,并要求日本央行实施“无限宽松”政策。安倍认定精英云集的日本央行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罪魁祸首,并勇于批判的行为,足以打破他以往“软弱政治家”的形象。 fR1bv1wn+ITViGVmiiv2JtVsBGkA1of9fEE5P5dl/p0+8eR5EFfmXxFrfqM/WKh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