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众多员工的欢送下离开了位于东京日本桥本石町的日本央行总部。他的任期本应于4月8日届满,但由于当天是周六,因此退休仪式提前一天举行。黑田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一束鲜花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然后坐上了车。在一片掌声中,黑田先生在车内继续微笑着挥手致意。
黑田东彦于2013年3月20日就任日本央行行长,在这一岗位上任劳任怨工作10年。在此前,从未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在黑田领导的10年中,日本央行推出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量化宽松政策。在这10年间,货币供应量的衡量指标——基础货币从134万亿日元增至646万亿日元,几乎是原来的五倍。日本央行累计购买国债达963万亿日元,截至2023年3月20日,日本央行持有的长期国债增加了近六倍,达575万亿日元。
从传统的利率政策来看,政策利率仅仅从最初的0%降至-0.1%。从影响实体经济的长期利率来看,长期利率也仅仅从一开始的0.8%降至略低于0%的水平。自黑田上任以来,利率政策就没有进一步宽松的余地,更别谈超宽松了。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大规模购买长期国债来提供资金,而这只是一场煽动通胀预期的“表演”,这一做法本身并不能提高企业和家庭对物价增长的预期。
2023年4月7日下午3时30分,黑田身穿藏青色西装,佩戴淡蓝色领带,在日本央行总部召开了卸任前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并发表讲话。
“回顾十年前的日本经济,从1998年到2012年,我们经历了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央行于2013年开始导入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这一大规模宽松政策,与政府采取的各类措施一起,有效地提振了经济和物价,改变了我国物价持续下跌的通货紧缩状态。”
2022年,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为2.3%。然而,2020年和2021年的通货膨胀率均为-0.2%,新冠疫情下的日本经济仍呈现通缩趋势。黑田体制下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完全消除通货紧缩,对此黑田表示:“遗憾的是,长期的通货紧缩让人们默认工资和物价不会上涨。受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我们未能持续稳定地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这种观念是一种深入企业和家庭中的“社会传统观念”。人人都抱有物价不会上涨的假设行事,因此要改变低通胀预期极为困难。
令黑田引以为傲的是日本就业形势的改善。通货再膨胀派的经济学家也同样声称这是安倍经济学取得的成果。
“随着经济的好转,企业用人需求增加,除了新增了400多万个以女性和老年人为主的工作岗位,还改善了年轻人的就业环境。基本工资提高,劳动者报酬也随之增加。随着物价上涨逐渐体现为工资上涨,人们对工资和物价不会上涨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在今年春季的劳资谈判中,根据当前的企业反馈,预计基本工资的上涨幅度将达2%以上,是30年来的最高水平。我认为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成效明显,迄今为止的货币政策管理十分妥当。”
这十年里,日本的就业增长是否归功于量化宽松政策,这一点仍然值得商榷。如果说长期利率的略微下降是十年宽松政策的成果之一,那么它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如果将400万个就业岗位的增加全部归功于量化宽松政策,也未免过于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