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无法回答任何问题。下周有机会的话我会做出回应。”2023年2月10日晚,乘坐出租车回家的植田和男对包围着自己的媒体慎重地回答道。
早春已向东京走来,但那夜的雨中却带有一丝寒意。
当日傍晚,岸田文雄政府宣布拟任命经济学家植田和男担任下一任日本央行行长。在日本央行140多年的历史中,植田是首位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就任高层领导之人。日本首相官邸已向执政党高层提交了拟任命植田为日本央行行长的人事方案。
植田在1998~2005年担任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植田重返学术界后,已多年未参与货币政策的制定,因此由植田担任日本央行行长的人事任命十分出人意料。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则以“‘黑马’植田和男将出任日本央行行长,颠覆众人预想”为题的新闻。美国彭博社则报道称:“此次意外任命一出,全球投资者同时开始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植田’。”
植田进了一次家门后,又再次撑着伞接受了媒体的简短采访。
虽然植田未直接提及政府是否事先征询过他对出任日本央行行长的意见,但谈及货币政策时,他明确表示:“货币政策的管理必须结合市场与物价的现状和前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当前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恰当的。不管怎么样,当前仍有必要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日本央行行长候选人在政府向国会提交人事方案前发表评论是十分少见的。植田并不擅长与媒体打交道,也许这是一位经济学家不小心得意忘形而发表的言论。一位日本央行高层透露,首相官邸和日本央行已经事先与植田进行了沟通,要向媒体传达“目前将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信息。
植田接替的行长是黑田东彦,黑田曾因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而在市场中收获了超高人气,植田的知名度未必高于黑田。时隔10年的行长换届,容易让投资者备感不安。植田明确表态继续量化宽松政策,将有助于避免市场混乱。
之后,植田在国会上回答道:“政府发布公告的前一天,也就是13日,政府征询了我的意见。”这显然是场面话。一位日本央行高层表示:“在公布之前,就与植田等3名正副行长候选人进行了详尽的沟通。”
当时,日本央行的人事任命正处于敏感时刻,不仅在市场上如此,在政治上也是如此。曾力挺黑田体制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2022年7月遇刺身亡。自民党内最大派系安倍派强烈要求继续推行“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的人事任命决定着黑田的超宽松政策是否彻底洗牌,这可能会造成执政党的分裂。
然而,经过黑田体制的10年,超宽松政策已疲态尽显,新行长有责任改变这一现状。此次人事任命是一个转折点,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外国投资者圈中惊起了一阵“谁是植田”的波澜。日本国内市场参与者也忙于搜索植田过去的言论,以了解植田对货币政策的观点。
市场之所以感到意外,不仅是因为从未听闻植田要出任央行行长一职的消息,还因为市场认定的继任者——拥有“日银先生”之称的雨宫正佳副行长,直到最后一刻都坚决拒绝出任。
2月10日晚,当植田被媒体团团围住时,一位央行高层联系了雨宫,雨宫用欢快的声音回答道:“怎么样,下一届体制的阵容十分理想吧。”当被问到是否对行长职位仍有留恋时,他笑着回答道:“怎么可能有?可是我推荐植田担任下一任行长的。这是我进入日本央行以来干得最漂亮的一份工作!”
雨宫1979年进入日本央行,十分了解植田在1998~2005年担任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期间的政策判断。日本央行审议委员在货币政策决策中拥有投票权,相当于企业中的董事。
植田是一个独具匠心的人。
有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被称为“时间轴政策”。本来当政策利率降至零后,央行就很难再进一步扩大宽松,但是,只要央行承诺长期实施零利率政策,那么即使无法再降低政策利率(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也能压低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的长期利率。植田就是这一工具的发明者。
如今,包括美国和欧洲的中央银行在内的许多中央银行都采用了“前瞻性指引”,即提前用数字和文字预示政策利率的走向。这一工具的理念最初就源自植田的“时间轴政策”。日本央行相关人士指出:“如果植田撰写并发表了有关时间轴政策的英文论文,那么他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雨宫一直认为,如果要让一位经济学家来担任日本央行行长,那么植田就是最佳人选。植田是一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能够制定可行性政策的实干家。
其实,“时间轴政策”的命名者是雨宫。植田审议委员的想法最初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理解。雨宫在听取了植田的意见后,将其表述为“时间轴”,并在政策上加以实现。
2001年3月,日本央行成为首个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央行。那时的植田也让雨宫记忆犹新。
当时的植田一直对从理论上难以看到效果的量化宽松政策心存疑虑。会议上,他几度欲投出反对票,但就在最后一刻,他还是倒向了赞成。当时,他曾低声对与会者说:“货币供应量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可能只是错觉,但仍然不能忽视。”2005年,植田退休时,时任行长福井俊彦用其独特的措辞赞赏植田为“不会纸上谈兵的理论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