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参加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一定的报酬,并且将其作为生活来源和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职业的含义:
第一,与社会的需求和职业结构相关,强调社会的分工。
第二,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与社会的发展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一定的报酬。
第四,与个人的生活相关,强调生活来源和满足精神需求。
2.无损检测员职业概述
(1)无损检测员定义 无损检测员是指在不破坏检测对象的前提下,应用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涡流及目视等技术手段和专用仪器设备,对材料、构件、零部件的内部及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和测量的人员。
(2)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 职业技能等级是指通过对职业的分析与评价,根据职业范围的宽窄、职业技术复杂程度的高低及从业者掌握职业技能所需培训时间的长短,合理设定的职业技能等级结构。职业技能等级是职业技术复杂程度的客观反映。
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
(3)无损检测人员基本文化程度及职业能力要求 对无损检测人员的文化程度的最低要求是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同时,应具有的职业能力有:动作协调,较强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矫正视力1.0以上,且无色盲。
3.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
职业道德是规范约束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行为准则。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促进行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需要。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是对每一个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
(1)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职业道德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持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职业守则。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职业道德的特征 职业道德的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范围上的局限性。任何职业道德的适应范围都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定的。一方面,它主要适用于走上社会岗位的成年人;另一方面,虽然职业道德有一些共同性的要求,但某一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也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2)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职业分工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与其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员的职业道德也就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形式上的多样性。因行业而异,一般来说,有多少种不同的行业,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职业道德。
4.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1)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必须以企业职工为中介,借助职工的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为来实现。
2)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与同事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以及职工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法宝。
3)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优质品牌。
(2)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1)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的重要途径。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每个职业都与国家、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工作岗位、每一次职业行为,都包含着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因此,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的实质内容是树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鼓励其通过诚实的劳动,改善自己生活,增加社会财富,促进国家建设。劳动无疑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劳动的双重含义决定了从业人员要有全新的劳动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念。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办事公道;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任何一种道德都是从一定的社会责任出发,在个人履行对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培养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从长期的良好行为和规范中建立起个人的道德。因此,职业道德首先要从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
爱岗敬业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首要要求。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爱岗与敬业是紧密相连的,不爱岗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更谈不上爱岗。如果工作不认真,能混就混,爱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工作责任心强,不辞辛苦,不怕麻烦,精益求精,才是真正的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就是要求把自己职业范围内的工作做好,达到工作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如果从业人员都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就会有利于促进企业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诚实就是人在社会交往中不讲假话,能够忠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篡改事实,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办事公道是指在利益关系中,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及他人的利益关系,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在工作中应处理好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个人服从集体,确保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
信誉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据,而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是建立企业信誉的基础。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在职业活动中以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态度,为社会创造和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
(3)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有力的法律、规章制度来维护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种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制定出来的,用于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从业人员除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外,还要自觉遵守与职业活动行为相关的制度和纪律,如劳动纪律、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程序、工艺文件等,这样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廉洁奉公强调的是,从业人员公私分明,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不利用岗位职权牟取私利。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是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4)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服务。一个从业人员既是别人服务的对象,又是为别人服务的主体。每个人都承担着为他人做出职业服务的职责,要做好服务群众就要做到心中有群众、尊重群众、真心对待群众,做什么事都要想到方便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奉献社会就是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一心为社会做贡献,是指一种融于一件件具体事情中的高尚人格,就是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业人员达到了一心为社会做奉献的境界,就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吻合了,就必定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