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工艺文件是指用于指导检测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进行检测工作,处理检测结果,进行质量评定并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从而完成检测任务的技术文件。
检测作业前,应根据产品特性与检测要求,编制检测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示例如下。
铸件磁粉检测工艺文件示例见表1-6。
表1-6 铸件磁粉检测工艺文件示例
(续)
气体未及时逸出金属而在铸件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孔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表面气孔目视可见,皮下气孔机加工后目视可见,如图1-28所示。
铸件表面(尤其上表面)夹有的型砂,如图1-29所示。
图1-28 铸造气孔
图1-29 铸造夹砂
铸件表面存在的未完全熔合的接缝,如图1-30所示。
图1-30 冷隔
铸件内部存在的不规则的表面粗糙的孔(缩孔)或微孔(疏松),如图1-31所示。
图1-31 缩孔和疏松
铸件表面金属开裂,如图1-32所示。
图1-32 铸造裂纹
球墨铸铁表面析出的石墨上浮至铸件表面,如图1-33所示。
图1-33 石墨漂浮
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铸件磁粉检测常见的验收标准有GB/T 9444—2019、ISO 4986:2010、EN 1369:2012、TB/T 456.2—2019(车钩)、TB/T 456.3—2018(钩尾框)、TB/T 1400.1—2016(铸钢轮心)、TB/T 3105.3—2009(铸钢摇枕、侧架)等。
以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铸件磁粉检测常用标准GB/T 9444—2019《铸钢铸铁件 磁粉检测》为例,该标准相关验收要求如下。
1)非线状显示(SM):长度小于宽度3倍的显示。
2)线状显示(LM):长度大于等于宽度3倍的显示。
3)成排状显示(AM):3个及以上的非线状显示在一条线上且间距<2mm的显示,或2个线状显示在一条线上且间距小于最长显示长度的显示。
注 :成排状显示的长度,包含其中各个显示的尺寸以及其间隔距离。
每次评定时应在105mm×148mm的矩形评定区内。当检测区域小于105mm×148mm时,允许的显示数量、显示长度和累积长度应按面积比例折算,但原则上不应提高一个质量等级。
单个非线状磁痕显示(SM)见表1-7,线状磁痕显示(LM)和成排状磁痕显示(AM)见表1-8。
表1-7 质量等级:单个非线状磁痕显示(SM)
注:a为最多允许有2个达到最大长度的显示。
表1-8 质量等级:线状磁痕显示(LM)和成排状磁痕显示(AM)
① 最多允许有2个达到最大长度的显示。
② 壁厚与最大裂纹长度之间没有函数关系,本表供参考。
此外,轨道交通行业铸件产品通常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补焊)及目视超标缺陷。
检测完成后,应出具检测报告,报告编制示例见表1-9。
表1-9 磁粉检测报告(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