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不明确焊接材料管理人员工作要求和岗位职责,就无法使其做好本职工作。
措施: 通过岗前培训,使焊接材料管理人员清楚了解工作要求和岗位职责。GB 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中规定,焊接材料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焊接材料的基本知识,并应负责焊接材料的入库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及回收等工作。
原因: 焊条在制造、运输、保管及储存期间会因吸潮而使工艺性能变差,造成电弧不稳、飞溅增多,并容易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因此焊条使用前必须进行烘干。
措施: 烘干焊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焊条的烘焙温度和时间应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一般酸性焊条的烘焙温度为150~250℃,烘干时间为1h;碱性焊条必须在300~400℃烘焙1~2h。烘干后最好放在100~150℃的保温箱内,随用随取。
2)烘干焊条要避免把冷焊条突然放进高温箱内,也不要从高温箱中突然取出。要缓慢加热或冷却,以防止药皮因骤热或骤冷而产生开裂、脱落等现象。
3)当天没有用完的焊条,应放到干燥箱内保存,否则要重新烘干才能使用,尤其是碱性焊条。
4)焊条不能多次反复烘焙,否则容易变质失效。原则上累计烘干次数不宜超过3次。烘干的焊条应存入干燥箱备用。
原因: 焊材库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就不能保证焊接材料的性能,进而影响焊接质量和产品质量。
措施: 执行JB/T 3223—2017《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中6.2条规定:焊接材料的储存库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一般室内温度不低于5℃,相对湿度不大于60%。室内应保持清洁,不得存放有害介质,以保证不损害焊接材料的性能。对于因吸潮而可能导致失效及有特殊要求的焊接材料,应采取必要的存放措施,如设置货架,采用防潮剂、去湿器,以及设置恒温恒湿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