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按照齿轮形状、变速次级、功能用途等分类。在不同的分类方式中,齿轮形状直接影响齿轮轴以及轴承的受力,因此本节仅介绍按照齿轮形状对齿轮箱进行分类的方式。而每种齿轮箱最本质的区别是内部齿轮以及啮合的不同。
按照齿轮形状和啮合形式分类,齿轮可以分为圆盘形齿轮、蜗轮蜗杆、行星齿轮。圆盘形齿轮两个啮合的齿轮均为圆盘形;蜗轮蜗杆两个啮合的齿轮一个为圆盘形,一个为柱杆形;行星齿轮的啮合位对于一个齿轮是外啮合,另一个是内啮合,通常是一个盘状齿轮和一个中空的圆环形内齿轮啮合。
(一)圆盘形齿轮
根据齿轮齿形的不同,圆盘形齿轮又可以分为圆柱齿轮和锥齿轮。
1.圆柱齿轮
圆柱齿轮是人们最熟悉的齿轮传动设计,其齿轮外形为圆柱形。圆柱齿轮的加工、制造与测量都相对容易控制。
不论齿轮齿形有何不同,圆柱齿轮都用于传递平行轴之间的运动,因此这种动力传输不改变转矩的方向。
按照齿轮齿形的不同,圆柱齿轮又可以划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双斜齿圆柱齿轮(人字齿圆柱齿轮)及内啮合圆柱齿轮。
(1)直齿圆柱齿轮 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如图2-3所示。直齿圆柱齿轮设计简单,加工精度易于控制,同时由于齿轮本身是直齿,因加工精度或者扭曲变形而引起的轴向力无法通过齿轮进行传递,因此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对两侧轴承仅产生径向力,没有轴向力。
(2)斜齿圆柱齿轮 斜齿圆柱齿轮啮合如图2-4所示。与直齿圆柱齿轮相比,斜齿圆柱齿轮运行更加平稳,同时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由于齿形原因,齿轮传动过程中会在轴系上产生轴向力,因此这种啮合对于轴系统的轴承而言既产生了径向力,也产生了轴向力,这样便增加了轴系设计和轴承布置的复杂性。
图2-3 直齿圆柱齿轮啮合
图2-4 斜齿圆柱齿轮啮合
(3)双斜齿圆柱齿轮 图2-5所示为一对双斜齿圆柱齿轮结构。该齿轮结构具有齿宽大、运行平稳的特点。齿轮运转时,同一根轴上的两个斜齿齿轮产生的轴向力可以相互抵消。但由于加工偏差或者系统挠性等原因,一旦出现螺旋角偏差,则会引起传动不良而造成齿轮箱运转时的轴向振动。
(4)内啮合圆柱齿轮 内啮合圆柱齿轮结构如图2-6所示,该类结构内部小齿轮与外部齿圈之间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但是,内齿圈的加工相对困难,同时轴承配置也相对复杂,多用于行星齿轮轴系统。
图2-5 双斜齿圆柱齿轮
图2-6 内啮合圆柱齿轮
2.锥齿轮
锥齿轮,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呈圆锥形的齿轮。这种结构的齿轮啮合中,两个齿轮的轴线方向相交,呈一定角度,因此采用锥齿轮的齿轮箱在传输动力时可以改变传输方向。
锥齿轮按照齿形划分可分为直齿锥齿轮、斜齿锥齿轮和弧齿锥齿轮。
(1)直齿锥齿轮 如图2-7所示,两个直齿锥齿轮啮合,两个齿轮的轴线呈一定角度交叉,齿轮在啮合部位整个齿宽进入或者退出啮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种齿轮啮合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因此也限制了直齿锥齿轮的应用。
从轴承受力的角度而言,直齿锥齿轮啮合既产生轴向力也产生径向力,并且随着齿轮的啮合,有一定的载荷脉动。
(2)斜齿锥齿轮 如图2-8所示,两个斜齿锥齿轮啮合,两个齿轮轴线呈一定角度交叉。斜齿锥齿轮拥有直线型齿根,轮齿通常经过研磨,并且在啮合时轮齿逐渐进入啮合区,啮合平稳,重合度大。其噪声性能优于直齿锥齿轮。
从轴承受力的角度而言,斜齿锥齿轮啮合对轴系统中的轴承既产生轴向力也产生径向力。
(3)弧齿锥齿轮 图2-9所示为一对弧齿锥齿轮啮合,两个齿轮轴的轴线呈一定角度交叉。弧齿锥齿轮的齿根线是曲线型,这样的啮合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弧齿锥齿轮经过研磨后,其噪声性能比直齿锥齿轮和斜齿锥齿轮更好。这种齿轮可以用于重载荷传动的场合,也是应用最普遍的锥齿轮。
图2-7 直齿锥齿轮
图2-8 斜齿锥齿轮
图2-9 弧齿锥齿轮
从轴承受力的角度而言,弧齿锥齿轮的啮合对轴系统中的轴承既产生径向力也产生轴向力。
(二)蜗轮蜗杆
蜗轮蜗杆齿轮箱内部是通过蜗轮与蜗杆之间的啮合实现传动的。在蜗轮蜗杆齿轮箱中,蜗轮与蜗杆轴线交叉,且两个轴线相距较远。
蜗轮蜗杆齿轮箱传动非常适用于单级减速场合,具有运行平稳、振动小、噪声低等优点。
由于蜗轮蜗杆传动齿间摩擦相对较大,因此蜗轮蜗杆传动的发热量相对较高;同时,其传动效率比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以及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低。蜗轮蜗杆传动的润滑需要考虑合成润滑剂。
根据蜗轮与蜗杆齿面形式不同,蜗轮蜗杆分为圆弧齿蜗轮与圆柱蜗杆结构、圆柱蜗轮与圆弧齿蜗杆结构、圆弧齿蜗轮与圆弧齿蜗杆结构。
1.圆弧齿蜗轮与圆柱蜗杆结构
圆弧齿蜗轮与圆柱蜗杆啮合如图2-10所示,该传动机构中蜗轮为圆弧状,蜗杆齿面是圆柱状。这种结构是最常用的蜗轮蜗杆传动结构,一般通过齿面硬化以及研磨来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同时,蜗杆可以在轴向上自由调整,简化了齿轮箱轴承的布置与安装。
图2-10 圆弧齿蜗轮与圆柱蜗杆啮合
从轴承受力角度看,这种结构的蜗轮、蜗杆轴上的轴承都会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
2.圆柱蜗轮与圆弧齿蜗杆结构
圆柱蜗轮与圆弧齿蜗杆啮合如图2-11所示,该传动机构中蜗轮的齿面是平面(蜗轮轮廓为圆柱),蜗杆齿面为圆弧状。
3.圆弧齿蜗轮与圆弧齿蜗杆结构
圆弧齿蜗轮与圆弧齿蜗杆啮合如图2-12所示,蜗轮与蜗杆的齿面皆为圆弧状。
图2-11 圆柱蜗轮与圆弧齿蜗杆啮合
图2-12 圆弧齿蜗轮与圆弧齿蜗杆啮合
(三)行星齿轮
从齿轮啮合角度看,行星齿轮多数为圆柱齿轮啮合,所不同的是行星齿轮的轴被静止机架支撑而行星轮围绕其旋转,因此这个结构又被称作周转轮系结构。
图2-13所示为最简单的行星齿轮结构,图中Z为太阳轮,P为行星轮,H为空心轮架,S为行星架。
图2-13 行星齿轮结构
太阳轮旋转时,驱动行星轮在空心轮架与太阳轮之间旋转。此时行星轮的旋转既有自转也有公转。其中,行星轮的公转通过行星架传递出去成为输出轴的转速。
近些年,行星齿轮传动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机齿轮箱中。
行星齿轮传动具有如下优点:
1)体积小,结构紧凑,自重轻,承载能力大。在相同载荷条件下,行星齿轮传动的外轮廓尺寸和质量为普通齿轮传动的25%~50%。
2)传动效率高。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具有对称性,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一般行星齿轮的传动效率可高达0.97~0.99。
3)传动比大。如果行星齿轮仅仅用作传递运动,那么其传动比可高达几千。并且即便在传动比很大时,行星齿轮仍可以保持结构紧凑、自重轻、体积小的特点。
4)运行平稳,抗冲击和振动。一般行星齿轮箱都会采用数个相同的行星轮在太阳轮周围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使行星轮与行星支架受力平衡,并且参与啮合的齿数较多,因此行星齿轮运动相对平稳,抗冲击能力强,运行更加可靠。
行星齿轮也有其缺点:结构复杂,生产制造相对困难;难于检验;维修、保养困难。
齿轮箱的设计就是根据不同工况将不同的啮合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齿轮箱类型。
按照齿轮箱使用的齿轮形状划分,齿轮箱分类如图2-14所示。按照传动级数,齿轮箱又可以分为单级、双级、三级齿轮箱。常见的单级、双级、三级齿轮箱结构如图2-15~图2-17所示。
图2-14 按齿轮形状划分的齿轮箱类型
图2-15 单级齿轮箱
图2-16 双级齿轮箱
图2-17 三级齿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