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产品中轴套类零件大多属于薄壁件,结构简单,精度要求高,一般尺寸精度:IT5~IT9,几何精度:0.01~0.015mm,在产品中起到轴及轴承定位、旋转的作用,并承受轴、轴承的径向力和轴向力。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寿命。光电产品中大都有轴套类零件,由于加工变形严重,因此严重影响了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表面完整性。要解决轴套类零件变形问题,必须分析其变形原因,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才能保证零件精度。某型号产品中轴套类零件较多,零件精度要求也较高,如短空心轴(见图2-1)和解算器座(见图2-2),其尺寸精度都在IT5~IT7,同轴度为 ϕ 0.008~ ϕ 0.015mm,垂直度为0.01~0.015mm。零件具有精度高、刚度差、易变形的特点。
图2-1 短空心轴
(一)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短空心轴零件加工,工艺采用粗加工、精加工分开,中间安排去应力处理,精加工后,在车床上进行检测,用杠杆表和千分表分别检测零件的孔径尺寸、外径尺寸及圆度,精度均符合图样要求,但零件从机床卸下后再检测,孔变形量达0.1~0.2mm,孔径尺寸、外径尺寸及圆度超差严重,影响产品装配。
图2-2 解算器座
解算器座零件配合装配面精度要求高,工艺采用了在高精度车削中心上一次装夹完成其外圆、内孔和各台阶等要素的加工,以保证其同轴度、垂直度、圆度等几何精度的要求。零件加工后采用三坐标检测,孔的变形量达0.05~0.15mm。采取粗加工、精加工分开,中间安排时效处理,零件仍存在严重变形,尺寸和几何精度严重超差。
这两种比较典型的轴套类零件,材料均为2A12-T4铝棒,精加工时不能磨削加工,工艺难点是加工过程中零件出现变形,严重影响到尺寸及几何精度。
(二)变形原因分析及工艺措施
1.短空心轴加工过程中变形的原因
1)零件刚度差,车削加工后,因切削产生的较大应力重新分布而导致零件变形。
2)定位基准面平面度超差,夹紧取消后回弹产生的变形。
3)零件的夹紧位置、方向、受力点不合理引起的装夹变形。
4)零件的加工余量不均匀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引起的变形。
5)加工过程中的切削热引起的内应力造成零件变形。
6)零件结构工艺性不合理引起的变形。
2.零件变形的工艺控制方法
(1)通过热处理消除切削过程产生的应力控制变形 采用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分开,以及中间增加热处理、稳定化处理等工艺手段,让零件每阶段加工后释放加工应力,提高精加工后零件尺寸精度的稳定性。
(2)精加工定位基准面控制变形 采用研磨工艺方法精加工基准面,提高定位面精度,以防止夹紧取消后回弹变形。
(3)改进装夹系统控制变形 将径向压紧改为轴向压紧,固化夹紧力矩,首件采用打表检测确定力矩,通过改变夹紧位置、方向、受力点控制装夹变形。
(4)减小切削力控制变形 精加工采用高速加工、优化切削参数等工艺措施,减小加工过程中切削力造成的加工变形。
(5)减少切削热控制变形 为防止切削热引起的热变形,加工中采用锋利刀具,减少切削量以及切削液消除加工变形。
(三)针对零件采取的工艺措施
零件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释放加工应力;采用高速加工、优化切削参数等工艺措施,减小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同时加工中使用切削液冷却,减小切削过程产生的切削热引起的变形;优化刀具几何参数和精加工余量,减小切削力;优化装夹系统,将径向压紧改为轴向压紧,固化装夹夹紧力矩。尤其优化装夹系统,在多次试验加工中,发现装夹系统不恰当是引起变形的主要原因。为此,工艺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短空心轴
1)研磨定位基准面。
2)按图2-3制作专用车削加工夹具,精加工时按图2-4所示进行,采取端面定位及轴向夹紧方式,一次装夹完成零件各加工要素精加工。
图2-3 专用车削加工夹具
图2-4 精加工要求
3)精加工采用锋利刀具,余量0.5mm分三次切削,最后一次背吃刀量0.05mm,以减小精加工时切削力、加工应力引起的零件变形。
注意事项:所制作的专用车削加工夹具,其定位基准面的平面度≤0.005mm;零件基准面研磨要达到0.01mm以内;螺钉拉紧力采用力矩扳手;切削参数根据刀具和加工材料进行加工试验确定,刀具要保持锋利。
通过采取轴向夹紧、优化切削参数、优化加工余量和细化装夹力矩等工艺措施,实现零件圆度0.01mm左右、同轴度 ϕ 0.006~ ϕ 0.015mm,合格率达100%。
2.解算器座
1)针对零件不对称、壁厚不均的问题,在粗加工时就将直边加工出来,使此处应力完全释放。
2)加工时,由自定心卡盘径向夹紧改为图2-5所示的螺纹拉紧。
3)精加工余量由1mm减到0.5mm,加工时分三次切削,加工量分别为0.2mm、0.2mm和0.1mm,以控制精加工时切削力、加工应力引起的零件变形。
按照图2-5所示进行内孔、外圆等要素加工,下车后采用端面和心轴定位,轴向压紧端面,将工艺外螺纹M74车削到零件尺寸 ϕ 72mm,轴向保证图样尺寸要求。
通过采用以上工艺措施,零件圆度、同轴度等几何精度达到图样技术要求,零件合格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95%以上。
图2-5 螺纹拉紧
(四)效果
通过实例分析,采用热处理消除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应力、精加工定位基准面、改进装夹系统,以及采用轴向压紧装夹、优化切削参数、增加工艺凸台等工艺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轴套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难题,保证了轴套类零件的尺寸及几何精度,促进了产品研制与批量产品生产进度。通过轴套类零件加工试验验证,这些工艺措施组合使用,控制加工变形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