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让逝去的物种发出巨大的声音

毛方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客座研究员

哺乳动物和鸟类是现生脊椎动物中,无论是属种还是生态多样性最丰富的两个门类。在鸟类是由恐龙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前提下,哺乳动物(包括一些基干类群)和含鸟恐龙这两大支,都是由羊膜动物的共同祖先分化而来的,自晚三叠纪开始出现,经过几轮演替,延续到现在,形成脊椎动物现今两大主要支系。史蒂夫·布鲁萨特很厉害地把这两支的演化过程写成了两本时间通史,一本是《恐龙的兴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诗》,一本是《秘密进化的主宰者》,它们基本囊括了大部分脊椎动物在地球上的变更。

在现生动物的研究中,因为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和多形性,以及人们对同属于哺乳动物的人本身的关注,哺乳动物始终属于研究热点并拥有众多热门的话题。在前两章,作者回顾了早期哺乳动物,尤其是中生代的哺乳动物,它们一直都被冠以“在恐龙阴影下苟活”的弱者形象,很大原因是相比于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数量更少,也很少像恐龙或者新生代大型哺乳动物一样,存在成片成群的集群埋藏群;体形更小,最小的如鼩鼱,最大的如老鼠,大多中生代哺乳动物只有从几克到几千克的体重变化范围;形态变化也非常有限,中生代哺乳动物复原后基本上都是类似于小黑灰老鼠的模样,一点儿也不炫酷。

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在这几十年带给古生物学者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成功地吸引了古生物学家史蒂夫·布鲁萨特的注意力,他变心了,将哺乳动物列为最爱,对其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恐龙。原因就在于,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观察到这具小小身体里迸发的大大能量,由此展现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生物特性,尤似在一个青铜时代,突然给我们组装了一台精密且科技感十足的精钢仪器。当然,这些神奇的特征,比如保温护体的毛发、敏锐的感觉、精确的咀嚼系统、快速的新陈代谢、哺乳下代的喂养方式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适应环境变化中,逐步改善自身而来的。

在后两章,哺乳动物逐渐占领新生代非鸟恐龙绝灭后的生态位,成为地球的霸主,于是叙述开始恢弘起来。哺乳动物的世界也开始变得精彩,出现了各种多样的形态以适应不同的生态位。尽管在中生代的时候,哺乳动物已经开始相关尝试,也发展出了滑翔、游水、奔跑、掘穴等多种类型,但始终还是没有新生代这般繁荣且引人入胜。哺乳动物成功躲避了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开始充分探索整个地球,从天空到深海,从极地到赤道。有胎盘类和有袋类甚至以一种开启平行世界般的模式,在不同大陆发展出了形态和生态类似的物种。一些哺乳动物也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步增大体形,最后演化成极端的、史无前例的巨兽。而大脑的发展,使得哺乳动物变得无比聪明,其中就包括最终的王者――人类。

后记的内容,是任何一个古生物学家都会担忧的议题。工业革命之后,地球以从未见过的速度改变着环境和气候,哺乳动物在以灭绝的方式不断减少。我们人类是否会见证再一次的生物大灭绝?我们作为唯一的高智慧物种,是否能做些什么消除或者减缓这次危机?我们会不会成为孤独地球的唯一幸存者,去面临即将到来的灾难,而我们是否能成功挺过这场灾难?难过的是,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那些逝去物种的遥远哭声也没能振聋发聩。

布鲁萨特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科学家,在每节开头以电影画卷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不同时代的环境变化和地质变迁的过程。他代入第一视角的描述,试图去理解作为哺乳动物的我们,是怎么在这些巨大的变化下想办法生存发展的。他各种生动的描述和比拟,让枯燥和令人费解的形态学有了动感。中间他还加入了对各个门类研究人员的介绍和有趣的小“八卦”,看起来真是让人忍俊不禁。这些文字让我们又一次回想了这些化石研究人员的音容笑貌,尽管很多人都已经逝去。

非常期待这本书能让更多年轻人由衷地喜爱哺乳动物的演化,能让更多新鲜的血液和研究将生物与地球的协同演化方式变得更清晰,能使逝去的物种也发出巨大的声音,能让人类带领着有多样生命的蓝色地球走得更远。 A5BEcKmBhcTZ6LnHTasKyb3mfXA7gMin/EneSfm3P8qp0leILVapnrpkZ8cT8e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