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意义上,我感觉日本公司的“上班族”与社会是脱节的,这与蛰居在家的人的状态很像。“上班族”当然会与人产生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有限的。蛰居在家的人恐惧外出。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麻烦,如果和他人产生交集,必然会产生一些摩擦,比如惹人讨厌、招人忌恨、遭遇背叛、受到伤害。如果一个人觉得人际关系令人烦恼,那他因为在学校受欺负而不去上学也就是相当自然的事情。
阿德勒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指出:“一切烦恼均来自人际关系。”
许多选择蛰居的人应该都是因为对人际关系心生恐惧而不想外出。工作本身虽然有趣,但如果和同事处不来,便会不想去上班,大概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也有许多人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患上了抑郁症。其实,抑郁症患者在发病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身体就已经出了问题,或者说是精神状况出了问题,人际关系只是导火线之一。
迄今为止,很少有男性来找我做心理咨询,这或许是因为多数男性会反感我“指手画脚”吧。他们不希望暴露自己的弱点,因而也无法将烦恼倾诉出来,一忍再忍。不过这样下去他们会越来越痛苦,也许终有一天会给公司打电话说“我今天早晨起床后动弹不得了”,然后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假如这类人能更早一点去做心理咨询,看精神科医生,或者将自己精神紊乱的情况告诉亲近的人,或许就能避免患上抑郁症了。否则,等到诊断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就只能停止工作,且不愿再外出了。
有人认为这类人是因为对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感到痛苦才停止工作的,但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职场上的人际关系虽然有时令人心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此生病,上不了班。
有些闭门在家的人也并非完全因为害怕外面的世界。来找我做心理咨询的人里有因患抑郁症不去上班的公司职员和拒绝上学、蛰居在家的年轻人,他们不外出,只想在家人的庇佑下生活。尽管有人说想回学校、想去工作,但当我建议他们将想法付诸行动的时候,他们就又会说自己虽然想去,但生病了,去不了。
阿德勒所说的自卑情结,指的是将“因为A,所以做不到B”这种理论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上文这种情况中的B指的就是去上学、去上班。
做不到B需要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A。当别人问起来或者自己也需要一个非此不可的理由时,就可以把A搬出来。不能去上班的人会说自己虽然想去公司,但因为抑郁症去不了。实际上,抑郁症才不是那个A。
有一种情况下的心理问题是不一样的,即在过于严酷的劳动环境下被迫做违背自己意志的工作。我时常希望这部分人能够早日战胜疾病,振作起来。
关于心理疾病的具体情况并非本书要主要谈论的内容,但如果有人问起遇到因为心理疾病无法上班的情况该怎么办,那我会建议他在生病之前就果断休息。休息是可以提前计划的。假如公司的劳动条件导致员工过度劳累,那员工就应该建议公司进行改善(这大概还需要有中间人才行)。
如果一个人遇到因工作而生病的情况,就必须将“辞掉现在的工作”纳入选项——即使这样做很难。人不是为了工作而活着的,也不可以对一家公司产生过度的依赖。当工作太辛苦、太压抑的时候,人们需要知道自己依然有别的路可以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坚持认为不能辞掉工作,那他就是在精神上被企业捆绑了。
我年轻时也曾因不敢从私人医院辞职而痛苦不堪,理由是好不容易才转正成为正式员工,我感觉决不能草率辞职。后来我生了病,进行了精密检查,诊断结果却是“原因不明”。我在私人医院的工作明明是心理咨询专家,却被医生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因为没有具体病名,我不能以生病为理由辞职,继续上班的结果是我后来受了一次用了整整三星期才痊愈的重伤,而这一切本来只需说一句“我想辞职”就可以避免。
要知道,在上班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你在工作时感到痛苦,就需要尽快决定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别闹到因生病、受伤而不得不辞职的地步。
让我们回到“上班族和蛰居在家的人很多时候状态很像”的话题上。有些人一旦待在家里,就会被父母急切地催促“赶紧去上班”。得到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关注才是他们蛰居的目的,他们担心上班后就没有人关注自己了。
在公司上班的人也是一样。我父亲工作的那家公司很像一个大家庭,员工们在新年那天还会去公司拜年问候,在参加运动会时还被允许带家属。如今这样的公司或许已经寥寥无几,但在公司上班的人依然会感觉是公司庇佑了自己。
我不知道“庇佑”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但如果你做了自由职业就会很快明白,许多公司能帮忙解决的事情在做自由职业时都必须由你自己来解决。比如,你需要自己申报税金,体检也必须自己去预约医院。退休之后,公司便更不会再为你提供什么服务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正可怕的事情或许在于,一旦不再属于“公司”这一组织,你将失去所有人的关注。蛰居的人和上班族一样,他们因为害怕自己不再被人关注,才不愿离开能特别关爱并庇佑自己的家。
退休的人不会再被叫到名字,也不会再被冠以某种头衔,或被称为老师了。有人在退休前无法想象一旦不再受到特别关注会怎样。如果你有过工作期间生病住院的经历,就可以将作为普通患者的自己与因头衔、地位获得关照的自己进行对比,由此就能联想到退休以后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其实,即便你失去了归属感,只剩一个人,或者说即便你摘掉面具生活,遇到的也并不全是可怕的事情,因为今后你可以用全新的方式生活了。为了能够做出好的改变,我们必须首先明白自己长期以来的价值观不是天经地义的。下面就来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