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令人担忧的并非只有金钱和健康

我的父亲生于昭和 初年,他在一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父亲并不期待退休之后过上奢华的生活,所以退休后他虽称不上闲云野鹤、悠然自得,但领到的退休金足以保证他衣食无虞。问题在于,在当今的日本社会,并非人人都能领到丰足的退休金,为钱担忧的恐怕依然大有人在。

日本政府提出建设“一亿活跃社会” 的口号,试图推行“七十岁就业义务化”法案,其目的不过是提高退休金起征的年龄罢了。但这种政策真能有效驱动人们去工作吗?毕竟自己愿意工作和不得不工作是两回事。

工作意义、人生价值之类的东西本就不该自上而下地强加于人,而应该由每个人自己去探寻。那么,退休后没有衣食之虞和生活之忧是否就意味着没有退休的烦恼呢?答案是否定的。但是,相对于追求人生价值,更多的人应该还是在金钱方面更伤脑筋吧?

如果有的人因为退休金不足以支持生活开销而忧心忡忡,或者更有甚者,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那么他们也就无暇思考退休后如何拥有幸福的人生了吧。毕竟,令人困惑的并非以后,而是现在。从这个角度看,有没有钱依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但是问题不仅在于钱。有人认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获得幸福。对这类人而言,当他们无法在退休后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收入,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往后的人生就可能会变得不幸。

实际上,即便是人年轻的时候,金钱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总有人会认为自己之所以不幸都是因为钱,没钱是造成不幸的罪魁祸首。这种心理用阿德勒的话来说就是“自卑情结”。拥有自卑情结的人往往相信自己的不幸是没钱造成的,所以他们容易从一开始就放弃挑战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

没有钱又能做成什么事呢?假如有人这样质问我,我自然也很难做出回答,可能这恰恰成了我也有自卑情结的佐证。

此外,随着年岁渐长,我们自然还会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我父亲退休之后搬离东京独自生活,那段时间他经常打电话给我。他总在电话里诉说对健康的担忧,话题总离不开自己去医院啦,医生又告诉他什么疾病名称啦,给他开了什么药啦,间或也会提到和主治医生发生争执之类的事。如果我们住得近,他生病时或许我可以陪同就诊,但我们相隔甚远,陪同就诊并不现实。

和金钱问题一样,身体健康与否也是人退休之后面临的重要人生问题,年轻时亦是如此。或许有人曾有这样的经历:身体健康时畅想的种种人生规划,在生病后便瞬间土崩瓦解了。

我母亲就曾经对我说:“等你们都长大了,我就和你们的爸爸一起去旅行。”然而,母亲在四十九岁那年因脑梗死病倒,旅行计划也因此搁置了。当时早已“长大”的我不无遗憾地想,假如母亲有这个念头时能立即付诸行动该多好,不过她当时大概也有自己的顾虑吧。

很多人认为,人年轻时即使生病也会很快康复,回归到原先的生活中去。有一次网上的一则医院广告,着实令我吃惊不已。广告上说:如果你周末住院做心脏搭桥手术,下周一就能上班。

前面也提到过,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因心肌梗死病倒过,所以我认为周末手术,下周一就能若无其事地上班这种情况根本没有可能。

这也是我会感到吃惊的理由。我想,看了这则广告,会不会真的有人会认为如果手术进展顺利,就能像从前一样工作,完全不必改变工作方式呢?当然了,这么着急复工或许也并非出于其本人的意愿,而是因为有的职业环境不允许长时间休假。如果是这种情况,大概其本人想休息也无能为力吧。

以我为例,我在因心肌梗死住进医院时曾对学校的管理人员说自己一个月之后就可以恢复工作。当时,我是学校外聘的教师,所以当我食言、无法返岗时,很快就遭到了解聘。对于一名休病假一个月还无法上课的老师,站在学校立场上想,解聘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吧?对合同制员工或自由职业者来说,一旦生病可能就意味着失去工作,尽管这并非他们所愿。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人对工作单位隐瞒病情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比如,有位作家在罹患癌症之后就选择了对出版社隐瞒病情,他不希望自己沦为“没戏了的人”。

我自己也是如此。住院期间我收到了出版社的排版校对稿,那是我住院之前花了大量时间写成的书稿。本来,正常操作是,我马上联系编辑,告知对方我住院一事,但实际情况是,我隐瞒了病情,试图严格遵守身为作者的校对期限。

现在想想,如果我告知编辑自己因病住院一事,他可能会同意延期书稿的校对工作,并妥善安排后续工作,除此之外,并不会有很严重的影响。但这只是我现在的想法,当时我担心一旦如实告知,日后可能再也不会收到那家出版社的约稿了。

作为外聘教师,我总担心自己会被人取而代之,但出版社总不至于因为我生了病就找其他人写一本一模一样的书吧?如今想来,能写成这本书的人非我莫属,所以我明明可以硬气一点的。可是我当时却因为住院脆弱到那般地步,根本无法做到硬气。

再回到“周末手术,下周一就能上班”这个话题上。假如真有人那样做,那他可能还需要隐瞒自己住院做手术一事。因为如果这个人在公司里上班,那么他大概率很难请假接受治疗,而且恢复后还要每天去本来就压力重重的公司上班,仅这一点想想就让人苦不堪言。

我记起自己住院时,有位护士曾对我说:“很多人以为自己这次治好了就没事了,其实不然。您还这么年轻,一定要努力健康地生活啊。”的确,就算病治好了,如果接下来不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心以为病好了就万事大吉,那么日后很可能还会重蹈覆辙。

无论如何,人在年轻时即便患上生死攸关的大病,大概也能以对待感冒的心态淡然处之,但等到年岁渐长,大概就做不到如此超然了。

与金钱一样,在健康问题上我们也必须明白,并非拥有健康就能获得幸福的生活。无论生病与否,退休后的我们都很难再像年轻时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了。既然如此,是不是退休后幸福就与我们无缘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必须谨慎应对金钱与健康问题,但是关于退休,我们要担忧的却不仅限于此二者。 换句话说,相比金钱和健康,还有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otbY2/qU6d870rOnKWwzXENgQNhhK6fMogmMtHddQ2Fy5RxUJFr8rT3gM/VKJT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