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工厂
高铁到站了,江南地区的金秋十月,阳光像锡纸一样薄。
我拎着行李箱兴致勃勃地走出高铁站,工厂的小哥已经在出站口等着了,我远远地就看见他向我招手。心想,这熟人推荐的待遇就是好啊,也不知道向工厂引荐我的那位CEO朋友是向对方吹了多大的牛,这都来高铁站接了,我一会儿可得好好展示展示专业水准,得“名副其实”才行啊!
出了高铁闸机,我猛吸了一口湿漉漉的空气,微笑着大步朝对方走去,风从看不见的地方吹来,又快速消散在了人群里。
小哥一把接过我的行李箱,又在原地寒暄了几句,我想着赶紧趁热打铁,说:“走呗,咱去工厂看看,好好聊聊。”
“不急不急,咱先吃饭,吃好了再聊。”
我一看表,这不才下午3点吗,吃的是哪门子的饭啊,再说,先聊后吃不正好吗?经验丰富的销售小哥瞬间看出了我的疑惑,赶忙说道:“罗老师,您这一路辛苦了,我先送您去酒店休息一会儿,一会儿我再去接您吃晚饭,我们的X总说要亲自接待您呢。”
“非要先吃吗,这不耽误事儿吗?”不过我也就是在心里嘀咕一下,想着,第一天怎么着还是入乡随俗的好。
到了酒店,我赶紧给我那位CEO朋友打了个电话:“这整的是哪出啊?”
他听完哈哈一笑:“人家不说了嘛,老总要亲自接待你,说明很重视你啊。”
“就不能先吃后聊吗?”
“不不不,重点不是先吃饭,重点是,得先喝酒。”
“哈?”
他给我解释道:“去工厂聊生意,喝酒是一个硬性的社交门槛,也不是人家故意要为难你,相反,这就是他们的待客之道,越是想表达对你的重视,越要给你喝高兴了。”
我叹了一口气:“行吧,那我在酒桌上应该说点啥吗,或者,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没事儿,你就做自己就好了,你这性格多好、多敞亮、多招人喜欢呀。”
我隔着电话翻了一个白眼。
他可能听着我的语气有点沮丧,赶紧补充了一句:“喝酒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前一天晚上喝到位了,第二天事情就好聊了。”
我挂了电话,唯一的愿望就是:可千万别喝白的啊。
酒局初体验
晚上6点左右,我随工厂小哥来到一个“气势恢宏”的饭店,一看就很有排面的那种。
工厂一般都在十八线小城市,因为人力便宜,地也便宜。这种城市适合招待客户的地方一般就两类,你要是跟他们没那么熟,就会带你去一个装修非常好、摆盘非常好、口味中规中矩的地方,再上个好酒,特别有排面。
你要是跟他们熟了之后,就会带你去那种装修看起来不咋地,七拐八拐才能到的小破饭店,但是食材可真是能让你开了眼,比如,一个挺正常的东北铁锅炖,愣是往里下海参、鲍鱼、大甲鱼,你会感觉下进锅里的那一刻,海参和鲍鱼都是懵的:这是我该来的地方吗?——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我得先把今晚这个酒局给过去了。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工厂老总见我面的第一句话就是:“罗老师久仰久仰,咱今天一定给你吃好喝好了。”我一看,果然,桌上全是白的。
我补充说明一下,找工厂订货,明明我们是掏钱的甲方,本来应该很硬气,怎么反而跟求着工厂似的?虽说我们是甲方,但我们这种初创公司,订单量非常小,其实就是个芝麻大点儿的小客户,极有可能出现生产排期时间长、临时插单插不进去、出了问题找不到人及时解决等问题。所以,我这属于半甲半乙吧,得让工厂老总们觉得我是一个有潜力的客户,这样配合度才会更高,颇有一点“画大饼”的意思。
不过我酒量确实菜,加上我几乎不怎么喝白酒,两杯白酒下肚,就感觉有点晕晕乎乎的了。老总们借着寒暄打趣,问了我一堆问题,总结下来,这些问题都逃不出哲学三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翻译过来就是:以前是干吗的?为啥来干宠物?准备干多大规模?
再直白一点就是:以前厉害吗?来干宠物是心血来潮还是深思熟虑?你觉得自己能干多大?
我当时虽然喝得有点晕,但还算清醒,我很犹豫要不要装装大尾巴狼,把牛吹得大一点儿,不过我想起下午电话里那句让我翻白眼的话“做你自己就好了,你多敞亮、多招人喜欢啊”,于是,我说的基本就都是大实话。
第一,以前干教育的,没干过宠物,但我是专业干增长的,也是前公司最年轻的市场VP,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第二,干宠物是因为喜欢,也做了大半年调研了,而且是我自己投钱进来做的,当然是深思熟虑的。
第三,至于能干多大,我真不知道,希望第一年不挂吧。
不知道是不是大哥们没见过说“不知道能做多大”的人,我这一说,感觉给他们有点儿整不会了,一时不知道该问啥。按常理,不知道该问啥的时候,就该喝酒了,于是我这哐哐又是几杯酒下肚,唉,比刚才更晕了,还有点想吐。
不过,虽说是熟人介绍,但终归是第一次见面,我一个姑娘家家的出来喝酒,基本的安全意识还是有的。虽然酒桌上推杯换盏得很频繁,但我也尽量把这个节奏拉得慢一点,时不时就来一句“实在是喝不动了”“让我缓一缓”“一会儿喝一会儿喝”……这时突然想起花木兰的那句名言——长恨不是男儿身。
酒喝得越深,话匣子就打得越开,中年大哥们涨红了脸颊,说话的音调明显比刚才洪亮了许多,话也更密了。宏观的聊完了,就要深入细节了。比如,他们开始问我,怎么看某某品牌,怎么看某某产品,怎么看大盘的波动,准备做哪些产品,一口气好几个问题,给我整得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看来真的是快喝到位了。
不过我也有点上头了,开始叨叨地一通说,我都感觉他们并不是真的想问我看法,是想看我的看法与他们的是否一致,具体说了啥我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我半道儿还晕晕乎乎地掏出手机,对着一个Excel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不过我有一个核心观点,也是我的大实话:先找一个小众品类切进去,否则竞争这么激烈,凭什么是我赢了?以及,不要关注大盘,在我未达到行业Top20之前,大盘的波动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可能是我讲的确实很实诚,老总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断地要跟我续杯,那天晚上,我们从晚上6点吃到快11点,下酒的凉菜加了一波又一波。
回酒店时虽然有点头晕但还算清醒,我还给那位CEO朋友发了条嘚瑟的微信:“我感觉我酒量涨了。”他发来一个点赞的表情并让我好好休息。不过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朋友叮嘱他们要多照顾我,说我日常都不喝酒的,这次去为了表达重视才喝的,一个姑娘家家的别真喝太多,让他们“意思意思”就行了,看来老总们也是手下留情了。
为什么做宠物食品
这里稍微补充一下背景信息,我创业做的是宠物行业,身边的朋友大多觉得惊讶。
我历史的经验几乎都在互联网、教育两个行业,所有人都以为我创业要么做个互联网软件,要么做个教育类的产品,谁曾想,我竟然创业干了一个自己从未干过的行业:宠物食品。更准确地说,是猫粮、猫罐头等。我想做消费品的念头确实由来已久,不过第一次接触消费品就是以创业这种形式,多少还是有些莽撞与自我高估。
萌生做消费品的想法后,我看了很多行业,最终选定了从宠物食品入局,大概有这么几点考虑:
首先,从细分行业上,我只想选高复购率的行业。
宠物主粮(猫粮狗粮)是非常高复购率的行业,几乎能排到消费品行业复购率TOP10。它很像婴儿奶粉,妈妈是不会没事儿给孩子换奶粉品牌的,即使看到更诱人的奶粉广告,也会极度犹豫,考虑适配性与替换成本。猫粮狗粮也类似,替换成本极高,所以复购率也极高。
为什么我把“高复购率”作为最重要的行业决策依据?因为复购率高的行业,才不会劣币驱逐良币。复购率天然低的行业,比如,景区门口的餐馆,他根本不图你复购,所以就会更倾向于“一单挣到足够多的钱”,行业也更倾向于恶性竞争;反之,高复购的行业,大家才倾向于拼口碑,拼口碑才有更长效的价值。
其次,我养猫,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用户。
做一个“自己就是用户”的产品很重要,这让你可以在决策时,理性、感性双重校验。你不仅可以用到“用户访谈、市场调研”类量化数据做参考,更重要的是,你内心会有某种直觉,互联网圈喜欢把这种直觉叫作“用户感”,听起来有点玄乎,但确实很重要,本质是你更能洞悉他们的痛点和high点。试想一下,若此刻让不爱吃甜食的我,做一款甜品,我就只能基于那些看起来很科学,但实际并无太大意义的“市场调研数据”做出判断。其实,绝大多数的数据只能做后验的归因,无法指导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需要“你是用户”,需要“你能体察到他们的痛点”,倘若我本身就爱吃甜食,那我完全可以做一款我自己就很喜欢吃的甜品,能确保它是好吃的,然后尝试找到它的受众。
再者,在消费品中,宠物食品的资金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其他消费品你但凡想要做一批自己的产品,动辄投入上百万,宠物食品整体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所以基本上有个十几万就能产出第一批产品了。这对于当时没有拿融资的我来说也是一个相对低资金风险的选择。我当时想象着,我拿出30万左右的启动资金,然后通过不断地卖货、回流资金、再生产新的货,就能把这个盘子逐步滚起来。但实际上,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这个我们之后展开说。
最后,宠物行业产品同质化,本质是拼营销。嘿嘿,这不是撞我枪口上了吗?
宠物食品的产业流程是,品牌方找代工厂生产,研发、专利持有都是在工厂手里,也就是说,如果某工厂研制出一个厉害的猫粮配方,他没有理由只给A品牌生产,不给B品牌生产。说得更直接一点,我可以把某某品牌的猫粮,直接放到我的袋子里,因为厂家不对这个配方有专利权,而工厂没有理由不给别家生产,毕竟它要的是出货量。因此,除了极少自有工厂的超级头部玩家,其他任何品牌的产品,都是没有稀缺性的。产品如此同质化,那不就是拼营销吗?对于一直在不同公司里做增长负责人的我来说,我天真地觉得,这不就撞到我枪口上了吗?
虽然我自认为是“深思熟虑”后才开始创业行动的,但回过头来看,在当时那个节点,我确实低估了这个行业的难度,也低估了自己即将要交的各种各样的学费。
关键在于引荐
喝完酒的第二天,我在酒店的床上晕乎乎地醒来,工厂的销售小哥已经在来酒店接我的路上了。我俩一见面他先是询问我昨晚休息得好不好,然后一边开车门一边说:“X总觉得你昨天说得特别好,特别叮嘱我们,你的产品和订单一定要照顾到位,不能出任何的纰漏。走吧,罗老师,我这就带您去工厂好好看看。”
我坐在他的副驾上,可能是经由昨天熟络了起来,他倒是露出了难得的朴实的微笑:“罗老师,您还真挺不一样的,我们这迎来送往的,到处都是装大尾巴狼的,像您这种性格的,还真不多。”
我酒还没醒,头晕得厉害,也没顾得上问他觉得我是个什么性格。开车去工厂大约要半小时,今天的天气虽不似昨日那般明媚,但也算得上舒心。我坐在车上,看着这个城市的行人和车辆从我眼前闪过,我晕乎乎地长舒了一口气:“这酒总算没白喝。”
我那位朋友确实没骗我,前一天晚上喝到位了,第二天事情确实更好聊一些。昨晚觥筹交错之后,今天再见面都感觉莫名地更亲切一些,昨晚喝了多少杯酒,今天就握了多少次手。
这让我联想到了金庸很多武侠小说里的情景,上战场或打群架之前,内部都要先歃血为盟,割破手指喝个血酒,好像这样真打起架来,才能更加背靠背地信任彼此,这种玄学一般的仪式感仿佛能产生某种神奇的粘连——先喝酒再聊事的底层逻辑,大抵也是如此吧。
后续的产品进展还算顺利。不过,我那会儿觉得是我社交水平在线,在酒桌上给人家说得明明白白、服服帖帖的,所以一切就比较顺利。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也不是喝了酒人家就会照顾你,不然这生意做得也未免太轻松了。我在前期能够跟工厂合作得如此顺利,那位CEO朋友的引荐确实功不可没。
这个世界并不是像绝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在你还是个无名小卒时,只要展现出来的素质足够优秀,大家就会认可你的潜力,甚至为你的潜力买单——恰恰相反,大部分时候的运行规则是“你得先做出成绩,我才会相信你”,都是千年的狐狸,别给我扯什么聊斋,资源总是会向强者聚集。在我啥也没有的时候,一个靠谱的人的介绍和背书至关重要。不过这也是我很久之后才反应过来的。人啊,只要稍微一不留神儿,就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但回过头来说,我有这位CEO朋友的引荐,是运气好吗?——是也不是。
“运气”这个东西,往往是弱者的借口、强者的谦辞。投资人总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其实人脉与资源也是,你当下获得的一切,其实都是你过去积累的变现。
在过去8年的打工生涯中,我确实在职场中展现出不错的能力,得到很多同行、前辈的认可。在我逐步变强之后,那些我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厉害的人,也能逐步变成还不错的朋友,他们对我的认可,才是引荐的前提,而这不是运气。不过这里面确实也有运气的成分,真正的运气不在于我能被CEO引荐,而在于我确实恰好认识一个在宠物行业做得还不错的CEO朋友。
乔布斯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你不知道你当下的哪些积累会对未来的哪件事有帮助,但努力地在当下的阶段提升自己,在每一次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都能展示良好的认知与专业水平,可能是年少的我们能做的积累与努力吧。
顺便说一下,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想要做类似的创业,但没有靠谱的朋友引荐怎么办?别无他法,只能厚着脸皮上。朋友引荐确实能建立一道前置信任,但这种信任是否长期,还是要看后续的订单量。所以如果没有朋友引荐,即使前期没那么顺畅,但只要你的出货量稳定,跟工厂打起交道来也还是比较容易的。
当爱好变成职业
在那次喝酒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泡在工厂里不断地选原料、调配方、做测试。理解宠物食品,一方面,要理解猫的消化系统,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剂量多少合适?另一方面,也要理解原料、工艺、成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每种原料成本多少。
我发现,无论什么爱好,一旦变成工作,大概率不会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愉悦。研究宠物食品跟喜欢猫完全是两回事,就像喜欢看书和开书店是两回事,喜欢旅游和开青旅也是两回事。
做宠物食品要不断看配方、做实验、做检测,开书店也要考虑选址、装修、成本、销量等。无论什么兴趣爱好,当你把它作为生意经营的第一天,大量枯燥的专业知识与烦琐的经营细节就会扑面而来。虽然创业让人成长,但当你决定创业的那一刻,起码要对这个行业基本的商业模式有了解,计算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了解大部分人是亏了还是赚了,一定要做好充足的调研与心理准备,不要因为爱好就冲动创业。
即使前期有大量的调研与心理准备,实际落地过程大概率也不会像创业之初规划的那样“理想主义”。比如,我在做猫粮配方时就没有办法把配置拉到顶配,因为这样成本会很高,相应的定价就要非常高,但作为一个小品牌,又卖不了这么高的定价,打磨配方的过程也是一个权衡配方与定价的过程,创业初期那种“我要做一款全世界最好的猫粮”的想法马上就被啪啪打脸。
我有一个很爱读书的朋友,她从小就梦想着开一间小书店,不用太大,位置和装修都不用太好,不打广告,酒香不怕巷子深,店里只放自己喜欢的书,吸引一些同频的顾客,俨然当代版“往来无白丁的陋室铭”。后来她稍微富裕了些,也真的这么做了,但悲伤地发现不打广告就是没人来,她喜欢的书就是没有畅销书好卖,硬挺了半年,销售额惨淡几近破产。后来终于扛不住了,开始在各个地方打广告、做活动,也“引进”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畅销书”,虽然生意慢慢好了起来,可她逐渐觉得索然无味,甚至看书也没有以前那么享受了。
与“努力把爱好做成职业”相反,如今我甚至会劝大家谨慎把爱好发展成职业。就像我以前经常打趣地说,不要轻易去偶像的公司入职,否则,当你决定离职的时候,不仅会失去一份工作,还会失去一个偶像。爱好也是同理。
言归正传,经过两个月枯燥的配方测试、配方与定价的极致心理拉扯,我们的样品、配方、原料基本敲定了。产品确定的那天下午,我一个人走在偌大的厂区里,那会儿已经入冬了,寒风毫无遮挡地迎面向我扑来,我擦了擦眼镜上的雾气,抬头望着明晃晃的天空,觉得一切终于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