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兴嗣(公元469—521年),字思纂,祖籍陈郡项城(今河南沈丘),世居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是南朝大臣,史学家。
周兴嗣少年游学,博学善文,擅长撰写纪事文章,为同时代的官员谢朏(fěi)、王嵘所钦佩、欣赏。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萧衍建立梁,周兴嗣上奏了一篇文辞优美的《休平赋》,获得萧衍的喜爱,遂聘任他为“安成王国”侍郎。之后,周兴嗣凭借生花妙笔、优美文章,一路平步青云,升任员外散骑侍郎、新安郡丞、给事中等官职,并成为皇室的御用“撰稿人”。
周兴嗣留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著述百余卷、文集十卷,其中知名度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著作,当属《千字文》。
一生足迹
作者关键词→
·少年游学,广有才名
周兴嗣祖籍陈郡项城,西晋永嘉南渡时,他的祖辈迁徙到江南姑孰,从此定居于此。周兴嗣少年时期就勤奋好学,既重视书本知识,也不忽视社会实践。他十三岁时,就开始去齐的京师建康游学,历经十余年的勤学磨砺,掌握了当时常见的各类纪事文章的创作要义,才学盖世,名噪一时。当时的吴兴太守谢朏孤高自许,不喜与士人来往,却独对周兴嗣青眼有加,并极力向朝廷引荐周兴嗣。后来,周兴嗣以秀才的身份被推举为桂阳(今湖南桂阳)郡丞,桂阳郡守王嵘也十分欣赏周兴嗣的博识,经常与他谈论文章时事。
·中年得志,平步青云
南朝梁建立后,周兴嗣向梁武帝萧衍上奏了《休平赋》,文章辞藻华美,获得梁武帝的喜爱。自此,梁武帝看到了周兴嗣的才学,聘任他为“安成王国”侍郎,在梁都城华林园当值。当年,河南地方官员为梁武帝进献了一匹舞马,该马能随音乐起舞,十分新奇。梁武帝便命周兴嗣等大臣作赋歌咏此事。大臣们写完赋之后,梁武帝逐一阅览、评判,认为周兴嗣写得最好,于是便将他升任为员外散骑侍郎。
后来,梁武帝将自己的旧居改建为光宅寺,又命周兴嗣等大臣写碑文记录,周兴嗣的碑文又拔得头筹。从此,周兴嗣便成了梁武帝及其皇室的御用“撰稿人”,创作了包括《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在内的大量文章。每篇文章写成之后,周兴嗣都得到了梁武帝的赞许。周兴嗣也借此才情,一路平步青云。
·疾患在身,笔耕不辍
周兴嗣一生博闻强识,热爱创作,即使身处病痛之中,也从未停止写作。他患有手部湿疹,但始终没有影响创作。梁武帝得知此事后,十分忧心,专门为周兴嗣亲手抄写了一份治疗湿疹的药方,希望能为他医治顽疾。可惜,周兴嗣出任给事中后,又染上了疠(lì)疾,导致左眼失明。梁武帝握着周兴嗣的手伤心地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创作颇丰,千古留名
周兴嗣一生创作颇丰,文章种类繁多,辞约义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在宫廷起居方面,周兴嗣著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等著述百余卷、文集十卷;在御制作品方面,周兴嗣著有《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文章。当然,令他得以千古留名的,还是广为传颂的《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