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愚公移山

太行山和王屋山是两座大山。其中,太行山在河南,王屋山在山西,两者相距上百公里。不过,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两座山原本连在一起,而且也不在现在的位置,它们当时都位于冀州以南、黄河北岸以北。

那今天它们为什么相距遥远,而且搬离了原来的位置呢?这得从一个人称愚公的老人说起。

当太行山和王屋山还连在一起的时候,在山的正对面,居住着愚公一家。愚公已经九十岁了,家里儿孙满堂。由于太行、王屋二山的阻挡,一家人进进出出都必须绕道而行,既耗时费力,且如果是夜晚的话,还可能掉下悬崖或是遭遇猛兽,非常危险。

愚公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想和你们一起,尽力把家门前这座大山挖掉,形成一条平坦的道路,一直往南通到豫州南部的汉水那边,你们觉得如何?”

全家人早就为大山所苦,纷纷赞同。

唯有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我们这点微薄的力量,哪怕是太行山脚下不起眼的魁父这种小山也奈何不了,根本没法把它挖掉,何况是太行、王屋这种连绵几百里的大山呢?这事情啊,我不看好,我们还是另想办法吧。再说,即便真的要挖,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头,你往哪里放?”

愚公还没来得及回答,家里的年轻人抢着说:“这有什么难的,泥土和石头,我们可以把它扔进渤海,大海又深又宽,再多的泥土和石头也填不满的。”

妻子听了,便不再反对。

第二天,愚公便带着儿孙们上了山,一些人挖土凿石,一些人用畚箕将土石运送到渤海边,把它倒进渤海。邻居的寡妇有一个八九岁的儿子,听说这事以后,也带着工具前来帮忙。

山实在太大,人实在太少,愚公一家干了一个月,看上去,大山依然和从前一样高,一样险。家里人有些泄气了,愚公就鼓励他们:“山上土石虽然多,可它们毕竟是有数的。我们只要坚持下去,有数的土石就一定会减少。”

家里人听了,又鼓起勇气,继续挖土挑石。

愚公家的对面,住着河曲智叟。智叟听说这事后,大肆嘲笑愚公,甚至还跑到工地上去劝阻:“愚公啊,你简直是太愚蠢了。你一把年纪了,还能活上几年?你们的力气恐怕连山的一角都无法抹平,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还是别白费劲了吧。唉,真是愚蠢哪。”

愚公听了,长叹一声:“你思想实在太顽固了,脑袋简直比这石头还要僵硬,连我隔壁孤儿寡母的见识都比你强得多。我的确活不了几年了,可我即使死了,我还有儿子呀;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呀。孙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永无止境。可大山呢,哪怕它再高再大,挖一点就少一点,它总不会再增高吧?那么,到了我的某一代儿孙时,大山不就被挖平变成坦途了吗?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号称智叟,为什么却没搞懂呢?”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耸耸肩,灰溜溜地走了。

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山神,最初对愚公的行为并没有在意,都认为他根本不可能坚持挖山不止。但他们听了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后,开始感到担忧。

太行山山神对王屋山山神说:“照愚公这倔老头儿这么挖下去,我们这两座山都会被夷为平地,到时候,我们到哪里去做山神?”

王屋山山神说:“是呀,我们该怎么办?又没法阻挡他。依我看,我们不如去请示天帝吧,看他有什么办法。”

两个山神于是一起去进见天帝,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的担忧都告诉了天帝。天帝听了,深为愚公的诚心和毅力所感动,对两位山神说:“我派大力神夸娥氏的儿子下凡去,把你们两座山挪一个地方,不再挡在愚公的家门前。这样,愚公既不会再挖山,你们也没有担忧了。”

果然,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夸娥氏的儿子从天而降,将两座山分别绑在扁担两端,挑着它们离开了愚公的家。然后他把两座山分开放置,一座放在了东边,一座放在了西边。

次日,愚公一家开门一看,家门前两座高高的大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愚公明白,这一定是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上天。

从那以后,愚公及其后代就在平原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ZxQyPsnBNNEjM6XnsuFyqHFsYmnyv/3H0+hYgW1k9bBPX6D+6/IGPQ6HeegQFi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