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经济发展

建筑以物质为载体,经济的发展对建筑装饰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传统建筑的使用材料、建筑规模、装饰工艺等。因此,广西传统建筑装饰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一)经济对装饰发展的驱动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向南方偏移,大量移民进入广西,广西平原地区人口逐渐稠密,耕地不足,“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想开始出现,人们不得不考虑采取多种经营方式谋求生存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广西与域外的经济交流这时才真正开始,民间开始出现弃农从商、官商融合的景象,商业得以繁荣,经济得以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经济活动影响区域的发展,对居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建筑的设计。例如西江水系与湘桂商道等交通发达的地区经济交流日趋密切,来自广东的汉族商人沿江而上,来到桂林、南宁、玉林、百色等地经商,富裕起来的商人数量较多、经济实力强,他们开始修建自己的宗祠和府邸,将建房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倾其财力打造精美的宅院,通过建筑材料、工艺体现房屋主人的地位、身份、审美与精神追求。

图1-15 桂林灵川江头村中宪大夫宅门的精美装饰

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而建筑装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建筑结构进行装饰雕刻与绘制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追求。建筑装饰不仅是建筑的附属装饰品,它首要满足的是建筑的功能性,其次才是呈现建筑的美感。通过建筑功能结构上装饰的题材与繁简,大致能看出房屋主人的经济实力。就算是在同一地区,由于不同家庭的生产力和经济条件不同,建筑装饰运用的范围以及雕刻内容、形式也有很大的区别。在经济发达的区域,因受外来文化影响,在建筑装饰的表现上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宗法伦理秩序与封建礼法特征。无论是广府系建筑的桂南,还是湘赣系建筑的桂北,这里经济实力强、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不约而同地会在建筑的大门、檐板、屋脊、梁柱等重要结构处运用名贵材料进行装饰。工匠们也会竭尽所能通过细腻的工艺、繁复的纹饰,营造出千姿百态、雕梁画栋的视觉效果。而在经济欠发达的普通民居中,首要考虑的是居住功能,能够满足家里人的日常饮食起居即可。因此,受经济因素影响,此类建筑规模较小,以功能为主,空间紧凑、造型简洁、装饰适度,各界面多为本体结构,建筑装饰仅在垂柱、屋脊、门窗等处进行简单的造型处理,朴实而简练,色调更接近自然。

任何地方的建筑装饰形成与变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的影响。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广西沿海城市开通对外商业贸易,并受到欧洲及东南亚建筑装饰的影响。一种融合了西方“巴洛克”“洛可可”建筑风格与“南洋风格”的骑楼文化开始传入广西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位于两广交界,浔、桂、西三江交汇处的梧州,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曾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着“百年商埠”的称号。1897年成为通商口岸之后,这里的对外贸易和商业得到长足发展,梧州商人的价值观念与居住理念逐渐发生改变,为这里大规模地进行建筑建造与装饰奠定了物质基础。一些海外归来的商人华侨从国外带回装饰图纸和技术,在屋顶、檐口、门窗、柱础等处进行装饰营造。但单纯的海外装饰主题无法取代中国人对传统吉祥物品的喜爱,因此,在许多建筑的墙面或山花等重要装饰的位置,仍采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吉祥植物纹样浮雕进行装饰。

图1-16 中西结合的新式建筑与装饰——梧州新西大酒店

(二)工匠对经济发展的助推

工匠,不仅是建筑的设计与建筑者,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建筑营建的创作主体。他们在传承前人建造技艺的同时,不断优化改进工艺,成为创新者与传播者,在广西传统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营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拥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逐渐在社会上受到尊重。根据宋人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分类可知,房屋建造已详细分为石作、木作、雕作、旋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等几大类,由此推断宋代已形成对应的专业工匠职业。身份的认同,让工匠的创作激情显著提升,他们将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建筑装饰上。作品不仅显示出工匠高超的技艺,也充满着自由的灵性。

工匠从事自己擅长的装饰技艺生产,促进了手工业商品的经济发展,为建筑及其装饰的兴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激发了人们对居住空间美化的追求。他们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同时进行自由经营,极大促进了手工技艺的商业化,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9oig2VOZaKuHCrhCBUzPGSHLKhLgw2c8GU3zF8GjqjSVSpYONIWmYLOB3rQp3B7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