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

烦恼(梵kleśa),又称“惑”“缠”“结”“使”“系”“缚”等,梵语词根有折磨、使人产生痛苦义。《维摩经》卷二谓“恼乱众生,故名为烦恼。”《大智度论》卷七解释说:

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

《瑜伽师地论》卷八说烦恼以“自然不寂静起”并不寂静相续为其自性。总之,佛教所谓烦恼,指能烦乱、污染身心令不得安宁寂静的一切有意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其含义要比现代汉语中的“烦恼”一词宽泛得多。

烦恼,乃佛陀四圣谛中第二“集圣谛”所摄,为造成生老病死等诸苦的原因。断烦恼,乃消灭诸苦、达到涅槃(灭谛)的途径,因此成为佛教修行道的主要内容(道谛)。大乘菩萨四弘誓愿也说:“烦恼无尽誓愿断”。精析烦恼,治理烦恼,乃佛学之一大特长。 rxk9OKer6tgnEFIelnw0RMnZzn2J/5IB8P9buAvOgs7LleA+ACp115SMtnl2d82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