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怨恨寻求公正

那么,如果格温原谅她的丈夫会怎么样呢?这足以让她摆脱怨恨情绪吗?不太可能,因为怨恨的另一个特点是:我们嘴上说我们已经原谅了对方,但不舒服的感觉仍然占据上风,在内心不断盘旋。 5 换句话说,除非我们找到一种方法能既原谅对方又把过去的事忘掉,否则我们会一直困在我们自认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里,无法前行。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采纳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建议,“原谅你的敌人,但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名字”,这就相当于允许我们的怨恨和我们的原谅并肩而坐。但是,这样的立场其实削弱了原谅的力量,在某些情境里更是削弱了原谅的真实性。我们所谓的“不忘记”可以理解为抓住痛苦情绪不放的刻意决定。

于是,当别人给予我们这种原谅的时候,我们必须质疑它的真诚性和力量。你可能经历过类似的情形:对方说已经原谅你了,但他说这话的时候带着痛苦的表情,或者不敢正眼看你,又或者你知道他会继续在背后中伤你、诽谤你。结果,你并没有真正感到自己获得对方的原谅。

我们说要原谅但不要忘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讨回公道的需求位于怨恨情绪的核心。它是我们纠正错误的方式。我们认为通过对怨恨做出回应,我们在表明自己对已经发生的不公平事件的道德立场。事实上,有些人甚至把怨恨称为“正义的情绪”。 6

对格温而言,放下她的怨恨相当于放过她的前夫——她接受他不公平且有害的行为,或者说她宽恕他对她的背叛。格温的怨恨成了一种她向自己和他人宣告的方式:她分得清是非黑白,她显然是对的一方,而她的前夫显然是错的一方。

然而,认为怨恨会以某种方式帮助我们讨回公道,让对方也尝到受伤的滋味,无异于幻想。实际情况是,怨恨只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带来伤害。这正是纳尔逊·曼德拉的表述如此贴切的原因:“怨恨就像是自己喝着毒药,然后希望它杀死你的敌人。”尽管格温认为她强烈的怨恨情绪是完全合理的,事实上她的丈夫早就已经往前走了。他过上了新生活,而且在30年之后,很有可能对自己当年给格温带来的痛苦已经不再有多少内疚的感觉。

我再重复一遍,因为怨恨寻求公正,仅仅依靠原谅是不太可能对痛苦释怀的。那种不公平的感觉让我们很难真正原谅对方。在寻求公正的过程中,怨恨一直将我们困在我们自认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记忆里,于是我们无法前行。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种情形。当我们被怨恨吞噬,无穷无尽地思维反刍我们所认为的不公平事件时,我们几乎不可能给当事人一个公平的机会。我们的惊讶和极度失望往往限制了我们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怨恨会使我们急于保护自己,而我们又经常以公正之名设置各种障碍,让自己无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会使我们变得超级敏感,并可能因此看不到前行的路。所以,我们也许会告诉自己,还是不理会这段纠结的关系,继续压抑和隐藏我们的怨恨,相对更容易一些。 +JoEuxRain40tFCvGjMbswerQj028+viSHdTbU5Rg5tYM9eWBEN+hNEOprOQth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