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非常推荐。该疗法可以在气道局部起效,孩子更容易配合,没有打针和吃药的痛苦。副作用也小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类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应该掌握好雾化的指征,并且需要知道哪些药物能用,哪些尽量不用。
并非所有孩子均需要雾化,雾化的适应证包括表格中的情况。
表5.1 雾化治疗的病种
续表
大家会发现,若宝宝有喉炎、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喘憋严重等情况,就可以做雾化。如果自己难以辨别,则需要在医生听诊和判断后决定是否给药。至少,我们应该心里有数:宝宝咳嗽不是先想着去喂什么药,应该先想到给宝宝洗鼻子和做雾化。
家庭能够使用的可靠的雾化机大多价格超过一千元,无疑会让钱包“受伤”。但我们也需要知道,看似实惠的雾化机,可能并不能让雾化液体进入下气道,尤其是有些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者喘息发作频繁的孩子,会感觉做了雾化像是没有效果,会灰心丧气,会否定雾化疗法,甚至会耽误病情。总结来说,大家选购时,需要把控好以下参数:
①选射流压缩式雾化器;
②颗粒直径在1~5μm的颗粒> 60%;
③雾化速率≥ 0.25ml/min;
④残留液量≤ 0.8 mL;
⑤可吸入药物递送率(RDDR)高的产品。
在雾化药物方面,我们可以选择:①生理盐水1—2ml+ ②布地奈德+ ③异丙托溴铵+ ④特布他林/沙丁胺醇。
(1)其中的生理盐水,主要是帮助雾化持续时间长一些。
(2)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属于一个种类的药物,不要一起用,选择其中一个即可。
(3)我们可以根据疾病轻重情况,选择① + ② + ③,或者是① + ② + ③ + ④。
(4)大部分情况下,① +② +③已经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④可能会引起宝宝心率增快和手发抖,病情不重时在家庭尽量不要给宝宝用,若用了④后宝宝出现上述不良反应,需要立刻停用。
(5)一些药物不要雾化,包括但不限于:乙酰半胱氨酸、利巴韦林、氨溴索以及干扰素等。这主要考虑到婴幼儿时期不能有效咳嗽排出痰液,而且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善。
雾化治疗前的准备工作以及雾化过程中的操作方式非常关键,这能确保治疗的效能和安全,甚至能缩短病程。
(1)避免过度进食。治疗前30分钟避免患儿过度进食,主要是为了防止在雾化过程中,由于药物刺激或患儿的不适感导致恶心、呕吐。此外,清理口腔也是为了保证药物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呼吸道,而不被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所影响。
(2)清除鼻腔分泌物。鼻腔分泌物会干扰药物的深入。因此,需要在雾化治疗前充分清除,至于如何清除需要阅读上文的海盐水洗鼻步骤。在彻底清洗鼻腔之后,“走廊”上已经没了“杂物”,雾化药物就可以通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
(3)洗脸,并避免使用油性面霜。洗脸是为了清除面部的油脂和污垢,避免它们影响药物的吸附。不涂抹油性面霜或膏,也是为了减少药物在面部的吸附,使更多药物能够进入呼吸道。
(4)正确组装设备。管路、喷雾器和面罩的正确组装是确保药物能够顺利、有效地进入患儿呼吸道的关键。
(5)去除异味。新开启的雾化器在使用前可以先倒入生理盐水2ml,用空气吹3分钟,是为了去除可能存在的异味,避免这些异味诱发患儿的不适。
(6)雾化药不是一股脑全倒进去,应该先雾化生理盐水和异丙托溴铵3分钟左右。异丙托溴铵可以让支气管扩张,也就是先把“走廊”拓宽,以便于布地奈德的进入。雾化总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
(7)选择合适的体位。雾化吸入时,选择坐位有利于药物更好地沉积在终末支气管和肺泡。婴幼儿则可采取半坐卧位,对于不能坐立的患儿,应抬高体位,使头胸部和腹部抬高约30°。
(8)选择合适的吸入方式。婴幼儿不适合使用咬嘴型,应该使用面罩型雾化吸入。
(9)保持喷雾器垂直。手持喷雾器时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药液倾斜外溢。同时,雾化时面罩必须紧贴口鼻部,确保药物能够全部进入呼吸道,避免漏气导致疗效下降。
(10)鼓励宝宝用口吸入、用鼻呼出雾化微粒。口腔吸入可以尽量绕开鼻黏膜的吸入和鼻毛的阻挡,让药液更有效地进入下气道,达到治疗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目的。当然,用雾化治疗喉炎时,这一条并不重要。不论如何,宝宝不要睡着了做雾化,睡着时人体的呼吸很浅,药液不易进入下气道。可以雾化时给宝宝看个动画片。
(11)雾化完毕,鼓励孩子咳嗽吐出或者咳出咽下的痰液。
(12)雾化结束后,需要清洗管路,晾干。宝宝需要漱口以免药液在口腔残留,最好能够擦一下或者洗个脸,避免布地奈德存留于面部肌肤。
综上所述,雾化治疗涉及众多方面,包括雾化前准备、呼吸道清洁、设备组装、体位选择、吸入方式选择、喷雾器操作、呼吸节律的掌握以及雾化后处理等。这些工作细节丰富,却又不可或缺,能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