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哈尔滨铁路局的警察们做梦也没想到,案犯就在他们身边!

对于“六二五七”列车杀人案的凶犯,警方也进行过周密的分析。他们认为,从发现的信件来看,此案似乎有两个案犯,即“韩书记”和“阎某”,但经过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的剖析,他们最后认定,案犯只有一个人,他同时冒充了“韩书记”和“阎某”。

定性的原因颇为复杂。首先,警方对黄莲妹的遗体进行了进一步检验,法医确认除了车辆碾轧的伤害外,她还曾经与人发生过搏斗,而所有搏斗迹象显示,从指甲抓痕到扼颈手法都是一个人作案。当然,也可能两个或者更多案犯分工协作,一个把受害人骗到指定地点,另一个则在当地接应,最后完成对受害人的拐卖、占有和抢劫。但这就解释不通为何在列车接近南岔,已经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情况下,案犯要在车上杀人,是莲妹突然醒悟,试图反抗,造成案犯提前下手,还是他根本就不想把莲妹带到南岔?莲妹上车时应该已有一定警觉,如果确定情况不对,在列车到站、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反抗,成功率显然比天地不应的货车车厢里更高。而如果南岔有一个“韩书记”,即便莲妹有所怀疑,案犯对莲妹的欺骗也显然更加容易得逞。那么,会不会是案犯垂涎于莲妹的美色,在列车中便试图用强造成莲妹不得不反抗呢?如果他在南岔有接应,那不是到了地方更容易摆布受害人?且一旦用强得手,到站时受害人呼救报警怎么办?

答案呼之欲出:南岔可能根本就没有一个“韩书记”在等待,案犯把莲妹带到南岔,事情便会露馅,所以他实施了在车上强奸杀人抢劫的计划。

还有一个要点是案犯的作案手段残忍,极似“孤狼”作案。拐骗、绑架案中,孤身绑匪即“孤狼”的残忍系数是最高的。这是因为他们一面要应付警方的追缉,一面要防止被拐绑的对象脱逃,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往往会做出杀害被绑人继续讹诈这样的事情来。

案犯的作案经过也可以被勾勒出来了——他或有意或无意发现了莲妹寄给韩书记的信,并私刻印章,冒充韩国栋书记给莲妹回信,许以良好的工作待遇,诱骗莲妹前来。而后,他又冒充阎某,带着所谓“韩书记”的信到中途接站,带着莲妹前往自己的老巢,试图将其蹂躏后拐卖或长期占有。由于中途出了某种意外,导致他改变主意,最终在车上作案,并将被害人洗劫一空后抛下列车。法医鉴定案犯应该是从两节货车的接缝处将莲妹抛下车的,致使其被高速行驶的列车碾轧碎尸。

前后十几个月的调查,案件毫无进展。专案组的办案力度多少有些减弱,一天老丁正在哈尔滨铁路局的办公室里处理另外一起案件,队里的一名警察忽然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急促地喊道:“大队长,赶紧地,跟我去抓人!”

这位冲进来的警察是技术专家老邹,二话不说让赶紧跟他去抓人。

“抓谁?”

“‘六二五七’那个案子的主犯。”“有把握吗?”

“有把握,不抓,怕跑了。”

“在哪儿?”

“铁路局房产段。”

一瞬间,老丁的反应居然是眼前一黑,万分委屈。委屈什么?他×的,内查外调两年,案犯居然在哈尔滨,而且就在铁路局里面,房产段跟公安处就隔两条街啊。

事后才知道还有让他更郁闷的呢。案犯给莲妹的信中,居然说自己在铁路局参加培训班,让其回信寄到哈尔滨铁路局某人转“韩国栋”收。也正是这个收信地址让莲妹对“韩书记”产生了更大信任,才会前往黑龙江,最后不幸遇害。

老丁马上叫上两个警察,开了一辆吉普车直奔房产段。他问老邹:“用带枪吗?”

老邹说:“带上吧,有备无患。”老丁把自己那支撸子带上了。

不问问嫌疑犯是什么人,你凭什么认定他就是案犯?这人敢不敢碰,敢不敢抓?老丁居然什么都没问。更神的是老邹并不是“六二五七”大案专案组的成员,这就是战友之间的信任和默契了。他说老邹敢让我顶这个雷,他肯定能给我个交代。至于其他的,路上再说,没听老邹说怕他跑了吗?这肯定是个急茬儿。

走在路上,老邹把情况说了。

老邹这一天去房产段,如果用一个电影来形容,那就叫《从奴隶到将军》。早上去的时候,老邹是求人去了,他们技术科进行工作房改造,需要房产段派工长,批文出料才能施工。管房子的牛气不是21世纪的特色,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样鼻孔不肯朝下,公安处虽然听着吓人,那是对外和对犯罪分子的,在铁路局里它就跟今天公司里的保安部一样缺乏足够地位。

这也合理,你毕竟不是生产部门,不产生效益。你也不是行政部门,没有垂直管理权限嘛。所以,老邹去软磨硬泡了半天,对方连办事员都是爱答不理的。人家说:“你来早了,负责的同志还没来呢,你等着吧。”

无奈之下,老邹只好上外头坐着去。这时候春寒料峭,人家不让他坐屋里他也没办法。

往走廊里头一坐,老邹闲得没事儿,便看墙上的壁报解闷。谁知,看着看着,忽然两眼一亮,他赫然发现,那壁报里头有一篇保证书,字迹正是那个“韩书记”的!

老丁说老邹是个魔怔。“六二五七”这个案子,曾经把他请来协助鉴定笔迹,很多涉案嫌疑人的笔迹是他鉴定的,可惜按照老邹的判断,无一吻合。老邹是笔迹专家,很多案子需要他,所以没法把他留在专案组里,但大家都对他寄予相当高的期待。说他魔怔,是他一门心思在破案上,甚至干过拿领导批件对比案犯字迹的“大不敬”的事。

“六二五七”案件未破,老邹一直有一块心病,而他对那封“韩书记”的信印象极为深刻,走哪儿都忍不住对一下笔迹。这一次他一看这字迹便大为惊讶,这两种笔迹很像是一个人写的!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难道我老邹的人品能爆发到这个地步?

忍着激动又看一次,终于确认,这是一个人的笔迹。

鉴于案犯狡猾,老邹没敢露出任何表情,只是找到那个办事员,让他马上带自己去找党委书记。对方很奇怪,告诉他找谁都不行,排队吧。老邹说:“赶紧给我找人,误了事我让你生死两难。”

办事员大概是被镇住了,只好带他去见房产段的党委书记。

这位书记态度却不佳,大概他觉得:一个来求我们修管道的这么强硬,纯属找碴儿,他说:“这个写保证书的是我们的优秀团员,马上要入党的先进工作者小邱,你们有什么事儿?”

老邹连忙说明了情况,但对方根本不信邱某会和杀人案有关系。老邹唯一的收获是拿到了几篇姓邱的所写的材料,看过以后他更坚定了字迹属于一人的判断。于是老邹立即赶回局里,请求尽快抓捕。

走在路上,老邹忽然想到,那个党委书记好像挺护着姓邱的,而且工作水平很成问题,他要是泄露了案情,姓邱的可能逃跑、销毁罪证,甚至自杀,那可就麻烦了。

于是,他赶紧找到老丁,要求立即抓捕。

可惜,还是晚了。等警察们赶到房产段,邱某已经人去房空。后来经过了解,果然是那位党委书记泄的密——他不相信警方的话,找到邱某问了几句话,来确认他是无辜的。结果,邱某出了他的办公室,连房间也没回便夺路而逃。

那位党委书记后来因此受到了处分。

老丁一行循迹跟踪,发现此人上了开往吉林方向的长途汽车,立即开车去追,两个小时后追上了这辆车,可惜,车上根本没有这个人。 zOrSeu/1pvbQKwNXZ9/Z0t9Pd/EsNeFZejNzWnyLkPCbj65or/9Xatdhc++dxi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