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封像天书的信

根据老丁的说法,作案者十分狡诈,不但把遇害者的所有财物,包括大衣、围巾都掠夺一空,而且将所有可能表明其身份的物品、证件、票据等统统搜罗而去,这加大了警方破案难度。这封信能够保留下来应是遇害者有意为之。警方推测,在对方行凶之前,遇害者已有预感,所以把这封她认为重要的信悄悄取了出来,从一处开线部位将其塞入双层衬裤的夹层,希望万一出事有人能据此为自己伸冤。信纸较薄,凶手在仓促之中没能发现,才留下了破案线索。

能让警察们觉得如读天书,是这封信写得太过深奥吗?

正相反,这封信写得颠三倒四,有很多错别字,以至于老丁他们看了几遍都没能完全明白其含义。从内容看,大体上这是一个叫作“韩国栋”的干部写给一个叫作“莲妹”的女学生的信,意思是告诉这女学生可到自己这里来工作,可以做两个职位,或者在电话班当接线员,或者在文工团当报幕员。信里面还有一段文字写得颇为晦涩,似乎是说准备派自己的外甥阎某去接她,阎某在机务段工作,是团委书记,很有能力也很有前途,让莲妹和他“处对象”。看来,“莲妹”便是受害人,而“韩国栋”和“阎某”则有重大杀人嫌疑。

只是从文字判断,写信人似乎和“莲妹”并不是很熟,却能够提出“处对象”这样的要求,多少有些不合情理。

尽管错字连篇,但侦查员们判断,这个写信的人其实颇为狡猾,因为他在整封信里,都没有留下双方地址、职务之类的线索。单拿着这封信,想查找相关人员几乎无从着手。

不过警方还是很快锁定了27个嫌疑人。

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公安系统来说是值得怀念的年份。新中国成立后“镇反”“四清”等运动已经过去,国家正在愈合“三年困难时期”造成的伤口,社会整体趋于理性。而1966年的狂热混乱时代还没有到来,公安工作正处于一种有序而重视实事求是的建设阶段,相对来说对刑侦的干扰较少,但又对公安队伍有着较为严格的纪律约束。所以“六二五七”案件的侦破过程后来被视为经典。

正是因为这种理性而不敢松懈的氛围,他们很快锁定了27名嫌疑人,同时,也让几名“嫌疑人”幸运地逃过了被误伤的命运——那就是2015次列车上的乘员。

2015次列车上一共有四名乘员,车头两人,车尾两人,如果按照逻辑而言,这四个人都是重大嫌疑人。

然而,警方经过调查,确认这四个人都是无辜的,原因令人哭笑不得。或许因为觉得长途远行寂寞,这四个人违反了工作纪律,都集中到了前方的机车。在发生凶案前列车停靠的最后一个小站圣浪,发车时有人看到四个人都挤在车头里,还曾提醒他们这样做不合规程,但四个人谁也没当回事儿。机车后是煤车,一旦开车,便无法从这里去后面车厢了。这也暴露了此线路上管理松懈的问题,警方推测,凶手和遇害者,可能是在列车停车时自行上车的,而站台和车上人员并未察觉。

“你们没有把这四个嫌疑人抓起来问问?”我问。

大概是“嫌疑人”这三个字太过现代,老丁回答的时候换了一种称谓:“这四位同志都不可能作案嘛,我们怎么能随便扣人呢?”

就是找他们问了问情况,他们段长也在,就他们这个行为,后来受什么处分可说不清了。”

不过,这番调查还是缩小了侦查范围。“韩国栋”这个名字太过普遍,要是一一排查,只怕全黑龙江出几百个也不稀奇。根据案犯能够毫无痕迹地溜上列车,而信件中涉及铁路系统的用字颇为准确,老丁他们把侦查范围压缩到了铁路和铁路相关单位。

就这样,还是找出了27个韩国栋!

那么,这中间谁可能是作案者呢?警方忙碌地内查外调之时,一个当时令办案警察非常欣喜的线索出现了。

因为案情重大,哈尔滨铁路局公安处将这一案件的案情通报了各兄弟单位,以求获得相应支援。在老丁看来,这本来属于“有枣没枣三杆子”的做法,不料仅仅三天就有了重要反馈。

发来反馈的,是老丁的昔日东家东北边防处。

边防处不是抓特务的吗,怎么找凶杀案的线索来了?

边防处对于边境地区的邮件,特别是电报有监控的任务。接到协查通知不久,边防处便发现了一封可疑的电报。该电报是山东省淄博市一个名叫黄玉山的人发出的,收报人是佳木斯铁路分局第三线桥队的书记,内容是询问自己的女儿黄莲妹是否已经到达,这个书记的名字正是韩国栋!

这封电报包含了大量有用信息。它基本澄清了受害者的身份——黄莲妹,山东人,19岁,初中毕业,家境贫寒。经过和她家联系,得知因为人口多,这个家庭在“三年困难时期”过得很不容易。莲妹是个有想法的女孩子,她认为当地山多地少,与其在家乡苦熬,不如到外面寻找机会。

她的这种想法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不过莲妹自己并没有放弃,有一天她忽然离家出走了,一时不知去向。家人后来找到了她留下的信件,才知道原来她有一个同学在第三线桥队所属的文工团工作,曾向她透露当地生活条件较好,还能有节余。这样,她便设法要到地址,和该队负责的书记韩国栋联系起来。很快,韩书记来信告诉她可以接收其前去工作。于是,莲妹便向几个亲戚分头借了钱,总共借了两百多元(以当时农村的收入水平来看,这是一笔巨款),留下信,孤身前往黑龙江。

虽然行动略有些莽撞,但莲妹并没有忘记给家里留下这位韩书记的联系方式。于是急切的家人便马上给韩书记发了电报,询问莲妹的下落。

这封电报也锁定了此前的重大嫌疑人韩国栋。因为这个第三线桥队的韩书记,正是那27个有嫌疑的韩国栋之一。现在,他的地址、身份、与黄莲妹的关系都暴露无遗了。

但是,随后事情的发展却异乎寻常当公安人员带着电报寻找到这位韩国栋书记时,老丁的第一个直觉是——我们是不是找错人了? hTJrxrSo7q+j25Qix/kCizWWMUexXoLAYuF7tCw1BJQ5xsAHI/dxXE+eKmBsXa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