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这不可能是自杀

谈到这起案件,是在一次抗战老兵的聚会上,电视里正在放关于呼格案的调查取证过程,我注意到邻座有位老兵看得十分专注。他也注意到了我,可能是耳朵不大好,便请我给他详细介绍一下案情。

此前多次采访过公安战线的人,这么一搭眼,我感觉此人多半在刑侦这行做过,闹不好干过预审——剜你一眼跟刀子似的,而且上来就请你“介绍一下案情”,这老爷子不是干刑侦的,谁是干刑侦的?

我把电视中的情况跟他大致说了一下。老人愣怔了片刻,脸上露出无限萧索的神情来。

看到这种神情,我的心里忍不住一跳。大概是因为前两天有一位老刑警说起这起平反的错案来,也是一样的神情——错的是别人的案子,但对于一个当初为了追求一份公平进入警界的老侦查员来说,丢的是所有警察的脸。我想,这老爷子应该是个心里有案子的人。

果不其然,试探着问了几句,老爷子叹了口气,说其实刑侦自有其规范和流程,而且很多年行之有效,如果一切按照规范来,这样的错案根本就不应该发生。

就这样,老人说起了一个他亲自参加侦破的案件,那是1962年发生在黑龙江铁力境内的一起恶性杀人案,因为案件发生在5月7日,所以又被称为“六二五七”专案。老人感慨,这个案子如果乱来,没准也会是一个酷似呼格案的冤假错案。

老人姓丁,山东人,抗日战争时期从军,抗美援朝时在第四十二军任侦察参谋,后转入东北边防处,离开部队后进入铁路公安系统,在哈尔滨铁路分局公安处任某大队副大队长。案件发生时,丁大队长(下文称“老丁”)正带人在绥化侦破一起列车盗窃案,奉命紧急赶到铁力县下属一个三等小站,对案件就近进行现场勘查。

这起案件粗看起来,似乎只是铁路上一起简单的事故,公安人员前去勘查有些小题大做——某巡道工在凌晨发现了一具被列车轧得支离破碎的尸体——这在铁道周边也属不时可见的不幸。只是死者的衣着与当地人迥然不同,显然来自外地,1962年正是中苏交恶之际,铁力又地近北疆,种种因素使这种往常会被视为自杀或事故的案件,需要公安机关进行现场勘查才能认定。

事故的现场在一段矸石堆垒的路基之上,附近堆着一摞枕木,路基和枕木上都有一块一块暗色的斑痕,那应该是血迹。尸体已经破碎不堪,头部、右臂和身体分离,一条腿齐大腿根切断,已经不知去向,显然是遭到了列车的碾轧。判断死亡时间应在前一天夜间。

被害人是个20岁左右的女子,有两条长辫子,一条已经被车辆轧断。如果活着,相貌应该挺漂亮。但附近没人记得见过这样一个女的。

报案的巡道工还在说这女的可能是自杀,老丁已经看出不对的地方来了。

他说,我一看这个现场,马上有四点疑问。

第一,这里正在前后两站之间,基本可以排除自杀的可能。在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这一带依然地广人稀,荒山野岭,一个外地女子独自走到这里自杀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这女的穿一件深绿色呢子外套,在当地算是比较洋气的服装,不过,五月的黑龙江到夜间依然寒冷,仅凭这样的服装很难度过,所以她应该还有外衣。

第三,她的身上既没有钱和粮票,附近也没有发现行李,这不符合一般人出门旅行的习惯。

第四,以老丁长期的工作经验判断,这女的在死前遭到过强暴。

凭这几点,老丁认为,这绝不是一起普通的自杀或事故,而应该是一起恶性杀人案。

铁力所在地与当年座山雕等土匪活动的滨绥图佳地区颇有重叠,当地民风彪悍,治安事件时有发生,但如此恶性的事件仍属罕见。

公安处的人员立即按照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开始工作,一方面向哈尔滨上级部门汇报,另一方面认真勘查现场。同时,老丁派人发出通报,对前一天夜间通过此处的各列车进行检查——列车的前方带有排障器,如果在轨道上轧到人,排障器上应该有痕迹。

老丁自己带队勘查现场,他要求部下和当地民兵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告诉他们一定会有所发现。果不其然,不久便有当地协助工作的民兵在路边那堆枕木里面找到了死者的另一条腿,显然是被列车高速轧断时飞进去的。

民兵们夸赞老丁料事如神,不愧是专业警察。而老丁则十分郁闷,他本来是希望民兵们可以发现随身提包、钱包等可以提供线索的物品的。

除此之外一无所获,而查车结果更令人郁闷。

所有经过此地的列车,排障器都干干净净,没有撞击人或其他动物的痕迹。

那,这人是怎么死的呢? VMFFGohJ8ES3Gx+vDEGAS4M6Mlq5RXYpbNx6cYAcoGlZv/m2TqZdqO/srP9SVJ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