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又一张人皮面具

最早认为郑宝利可能是疑凶的,正是发现郑丽颖“人皮面具”的那名侦查员。在发现“人皮面具”之后,他继续向前搜索,在距离炸点73米处发现了一颗男性人头,他立刻想到此人也许是案犯。

这是因为此处已经接近遗骸抛撒区域的边缘。根据爆炸案的规律,抛出物通常是以炸点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面抛出,距离炸点最近的抛得最远,其中人体中的脑袋飞得最远……从这一点看,这颗人头的主人应该位于爆炸中心。

事后查明,这颗头的主人便是郑宝利。实际上这还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人头,连有部分肩部和上肢残段,还穿着上衣。他和郑丽颖是所有被发现的遗体中爆碎最严重的,符合引爆者的特点。

不过老乌就是觉得不对劲儿。在没有切实的证据之前他担心误导大家,所以并没有多讲,还是要先解剖了再说。后来他说了疑点——郑宝利的脸,太于净了。

当时,郑宝利的遗骸已经冻结,敦化市一位摄影师承担了烤尸的苦活儿,这个姓张的年轻警察属于不怕苦不怕脏的,经常主动干这种活儿,不言不语的,但他很注意听大家的讨论。后来才知道他是在学法医和破案技巧。此人后来曾经荣立个人二等功,与此恐怕是有关系的。

那天因为外头冷,老丁进屋坐了一会儿,他倒不在乎这里存着尸体。这里是个车库,警察们休息的地方和法医工作的地方用帘子隔着,但远远能看见里面烧得正红的炉火,张警官拿着尸块在上面烤,表情专心致志。气味……好吧,这么两天下来,老丁说自己已经没有嗅觉了。

不过他最终还是有点儿受不了,只好走到外边,想在房檐下边抽支烟。一出去,才发现已经有人在那儿了,也是在抽烟,只是右手向外撇着,烟卷都快烧到手了,人在那儿发呆。

老丁一看,是那位发现郑宝利头颅的侦查员。

这位侦查员是个大个子,山东口音,曾经是篮球运动员,当时隶属公安部刑侦总局特大案件侦查协调处,作为助手辅助老乌的工作。老丁对他印象非常好,说他虽然是个科级干部,但为人实在,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他正抡着镐头砸冰捞尸体,100多斤的尸体,一个人抱着就往岸上拖。

当然,老丁当时想不到这个侦查员后来会成为公安部反恐局的局长。老丁说:“黄泥河子那个案子,培养出一批人来。”

两个人都实在,所以喜欢在一块儿说话。老丁拍拍他,告诉他烟头烧手了,那个北京侦查员才反应过来。

老丁问他想什么呢。那北京来的侦查员就说了,想案子呗。他说我琢磨着那个男的像……那个女的,也像。

老丁也想听他的判断,因为连徐厅长看了郑丽颖的检验记录,都觉得她不像爆炸的制造者,只是爆炸案可能与她有关,这位凭什么觉得她还脱不了嫌疑呢?于是拉了他到自己给旅客做笔录的办公室坐坐警察们住的地方简陋极了,四人一组轮流睡觉,办公室还好点儿。俩人坐下,那侦查员苦笑,说:“我这是第二次看见这种只剩一张脸的事儿了,上回那个就是犯人。”

又一张“人皮面具”?老丁还没遇到过这样奇特的事情,便请他讲讲。

这位遇到的案件发生在河北南清河乡,县委宣传部部长家突发爆炸,死亡30多人,初步报上来的原因却是“彩电爆炸”。彩电能炸死人?案情蹊跷,公安部立即派出老乌带这名侦查员赶到现场调查情况。

一到现场,这位侦查员便断定不可能是彩电爆炸造成的案件。三间砖石、水泥结构的房子被炸成一片瓦砾,什么彩电能有这么大的威力?

当地干警已经进行了初步调查,马上汇了报情况。原来,当时农村基本没有彩电,这位宣传部部长买来彩电,便放在家中供村民共同观看。那天放的节目很好,所以全村共50多人都来凑热闹,却不料中间忽然发生爆炸,造成半个村的人死难。“彩电爆炸”是幸存者的推测。

还活着的村民们哭喊声一片,有人准备联名去告彩电厂。这时,老乌的鉴定出来了,他确认这台彩电是被飞来物品砸烂的,自己并没有爆炸,倒是现场痕迹和残存物质显示是有人用炸药制造了这起惨案。

有理有据,不由得村民们不信,那么是谁干的呢?

于是,炸点周围的一个风流小寡妇,一个有厌世倾向的老汉都成了嫌疑人。

这位跟着老乌前去的侦查员觉得现场还可以进一步检验,于是向老乌请示后自己又进行了一次勘查。结果,他在炸飞的杂物中,发现了一片“人皮面具”。

他把这东西交给老乌,老乌马上叹息了一声,道:“这就是那个案犯啊。”

一张“人皮面具”怎么能确定是案犯?

老乌一直在找这个人。

当地的现场破坏得比较严重。因为最初都以为是彩电爆炸,所以村民并没有侦破意识,只是抱怨自家没钱买不起彩电,纷纷赶来给亲人收尸,等警察们赶到各家重新验尸,其爆炸时的位置、形态已经很难复原了。不过老乌并没有灰心,对爆炸案他有的是办法。

老乌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清除爆炸现场的种种碎屑和回落物,最后露出一个状如锅底、十分光滑的炸坑来。经过仔细勘查现场,他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球缺炸坑”,证明案犯是把爆炸物放在地面上引爆的。

随后,他在球缺炸坑的压缩壁上仔细搜寻,结果找到了包括锌皮、电雷管脚线等一批物证这正是引爆装置的残迹。他凭经验确定这是一种需要双手同时操作触发的爆炸装置。

因为锌皮和一块黑色铁质碎片结合在一起,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全力搜索这种黑色铁质碎片,先后找到几十块,拼凑在一起,拼成了一个破碎的铁罐!

然后,他根据那两具最近的遗尸还原现场。先后排除了风流小寡妇和苦命老汉的嫌疑。风流小寡妇当时背朝炸点偏左,坐姿,位于炸点前方,不在炸点的正中心,因此她不是爆炸案的制造者,可以排除。老汉呢,他的确位于炸点中心附近,但根据尸检,他的位置应该在爆炸中心之后,坐姿,面部朝向炸点,左手举起来抽烟的时候被炸,这种情况下他无法用双手触发引爆。因此,这两个人都不是作案者。

那么,作案者应该是什么样呢?

老乌推测,他应该是坐姿,坐在爆炸物上,低头用双手去引爆……

他的这名助手找来的“人皮面具”恰好是从下颌向上撕裂形成的,说明爆炸时此人面部下方便是炸点。

所以,此人便是老乌一直在找的那个人。

经过比对,此人是该村一名21岁的青年,他的头面部、胸部以下都炸没了。因为他的遗体完全没有找到,所以并没有列在死亡名单中,而是列在失踪人员名单里面。此人平时老实巴交,从未被人认为有犯罪倾向。然而,在他家屋内搜出了引爆的导线,还从他的姐夫那里知道他曾经借过炸药,懂爆破,这些情况使其成为重大嫌疑人。

定案的结论还需要更可靠的证据。

结果,经过两天对其住所的反复调查取证,两个关键的证据浮出了水面。第一,是他家墙壁上有一个凿出来放灯的灯窝,其表面灰尘上留下了放置那个铁罐的痕迹;第二,在他的屋里找到了一个笔记本,前面被撕掉了,后面的都是白纸。然而,通过技术手段,却发现白纸上有不易被人注意的压痕,复原之后,发现原来是一封绝命书。这封绝命书也许已经随着爆炸消失了,但这名自爆者写绝命书的时候,字迹却透过纸背留了下来。

根据绝命书判断,他是因为婚姻问题制造了这起惨案。

“环宇牌彩电厂的厂长得知我们破案的消息,乐得直蹦……”那位侦查员说了句不合时宜的话,又把话题转回到黄泥河子这个案件中,“你看,郑丽颖被炸得跟那个人挺像的,所以我看了觉得她像(作案的),可是那郑宝利的头飞得最远,我又觉得他像(作案的)。”

老丁当时琢磨了半天,给出一个推测来:“会不会是一男一女合伙作案呢?他们俩有没有什么特殊关系?”

“不知道,怎么问我,你们不是正查吗?”

老丁默然,他这边问了不少群众,还真没查出郑丽颖和郑宝利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会不会是郑宝利追求过郑丽颖,因为郑丽颖订婚恼羞成怒,跟南清河乡的那个案犯一样,来一个报复性自爆?可是这俩人也不般配啊。

那位侦查员接着抽烟,抽着抽着忽然说了一句:“会不会两个人都不是啊。”

老丁说:“这话儿怎么说的,就他们俩离炸点最近嘛。”那侦查员张张嘴,没坚持,他也不大相信自己的这个想法。

然而老乌相信。解剖完郑宝利的残尸,老乌琢磨了很长时间,又让人摆了一回爆炸现场的情况,第二天石破天惊地说了一句话:“不是他,也不是郑丽颖,现场一定还有一个人!”

这句话就跟油锅里进了水一样,进行调查的侦查人员当时就炸了。

因为解剖郑宝利的那天夜里,调查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结论直接指向郑宝利寻仇杀人。 J7AOmGJKHZhI5OTXog8/s0nN5JLoYPwlgFsFaQj2D25Zxf3fmh8anvolZvyzaP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