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千万别小看鼻子的功能,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通气的器官。鼻腔内部有鼻黏膜、嗅觉细胞,以及分泌鼻涕的腺体,当感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它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提醒身体尽快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当外界刺激过强时,鼻子的反应通常会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扰,例如,当感冒、花粉热时,腺体分泌增多,形成鼻涕,或出现鼻塞。
空气干燥、水分不足,也可能会使鼻黏膜的功能降低,鼻涕变浓。鼻涕凝固在鼻腔内部,阻塞通气。
此外,鼻黏膜肥厚会使鼻腔变狭窄,引起鼻塞。
经穴疗法能够调整鼻黏膜的功能,并缓解鼻塞。
天柱穴:在后头部发际,2条斜方肌的正外侧凹陷处。
曲差穴: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取该穴需要2个定点:神庭穴和头维穴。神庭穴在眉心向上,入前额发际0.5寸处。头维穴在额角发际上0.5寸处。将这2个穴位沿发际线连成一线,将其三等分,靠近神庭穴的第1个点即曲差穴。
迎香穴:鼻翼外侧缘的中点,鼻唇沟中取穴。
1.按压天柱穴,双手食指各按压穴位,头倾向一侧加压,然后换另一侧。
2.搓揉曲差穴,使用拇指外的其他4指指腹按压,从眉往头顶方向轻擦,反复进行5~6次。
3.按压迎香穴,用双手食指按压穴位,力度感觉不够时弯曲第2指节加压。
鼻根:鼻梁起始部位,两眼之间。
阳白穴:位于前额部,在瞳孔的直眉上1寸(约拇指宽)处。
1.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自上而下地连拉12次,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分泌正常的鼻黏液。
2.按压鼻通点,即阳白穴。用双手的食指指尖,准确地在鼻通点上进行按摩,同时缓缓吸气,立刻就能感觉到堵塞的鼻腔黏膜收缩,再继续按摩数分钟即可。请他人协助按摩亦可,可改用拇指指尖按鼻通点,其他4指并拢,按住患者的太阳穴。若自己能两穴同时按压,效果相同。
注意事项:若无上述反应,则表示未准确按到鼻通点上,可在此点上下、左右稍移动一些位置。
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间,向后约1寸处的凹陷中。
风池穴:位于耳后凸起的骨头和颈窝连线的中点,后发际线上1寸处。
大椎穴:位于颈部后侧,当颈部向前弯曲时,其突出骨头的下方凹陷处。
使用热毛巾敷鼻,或用吹风机对着鼻孔吹热风,吹双侧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可缓解鼻塞。
煎熏法:将葱白1小把,或将三四个洋葱切碎煮汤,用鼻子吸热气;或将食醋烧开后吸醋气,都有疗效。
填充法:将葱白捣烂取其汁,渗入药棉内,将药棉塞进鼻孔;或将大蒜瓣1个,削成比鼻孔稍小的圆柱形,用薄棉花或纱布包好塞入鼻孔,效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