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崛起,逼迫幼主刘婴禅让,改朝换代,建立新朝。从此禅让制这一上古制度重新被捡起来了,成为之后一千多年里权臣篡位的标准流程之一。王莽开国之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但是王莽的改制非但没有取得多少成果,反而惹得天怒人怨,叛乱四起,东汉即将登场……
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人,出生于公元前5年,刘邦九世孙,汉景帝第六子长沙王刘发的后裔。其父刘钦官至南顿县县令,娶当地大户樊重(追封寿张侯)之女樊娴都为妻,两人生有三子三女,刘秀是其中最小的儿子。
在刘秀8岁那年,父亲刘钦病逝,因而被叔叔刘良收养。长大后的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二哥刘取笑他整日只知道种地,颇有老祖宗刘邦的兄长刘仲的风范。
刘所说的刘仲指的是刘邦的二哥代王刘喜,在匈奴攻打代国时,他竟然弃城而逃,一路跑回洛阳。刘用刘仲打比方,言外之意就是刘秀胆小懦弱。刘秀也不争辩,只是一笑而过。
公元9年,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称帝,建立了新朝,西汉在历经二百一十年的统治之后灭亡。
新朝天凤年间(14—19),刘秀前去长安深造,学习《尚书》,略通大义,还与邓禹等人结成好友。
公元22年,因王莽推行的改革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上天灾不断,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刘秀的长兄刘倾家破产,结交天下豪杰,正式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宣布起义。而28岁的刘秀则处事极为谨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见天下确已大乱,方在宛城起义,与兄长刘会众起兵。
一年后,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刘和刘秀虽然不满,但迫于绿林军人多势众,又有强敌在前,只能暂且同意。刘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偏将军。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立即派遣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这个新生的更始政权。面对来势汹汹的王莽军队,刘秀率十三名骑兵乘夜出城,四处搜集了一万七千名精兵,回救昆阳。以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新军无数,士气大振。随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方,偷渡昆水,向新军大本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昆阳守军也乘势出击,新军一时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最终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新莽政权土崩瓦解。
然而就在刘秀马不停蹄地南下攻城略地之时,他的兄长刘却因得罪了更始帝刘玄而被杀。自知实力悬殊的刘秀只能强忍悲伤、韬光养晦、隐忍负重。为了不被更始帝猜忌,刘秀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最后被拜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还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一年后,虽然此时新莽王朝已经覆灭,但黄河以北的各州郡都还处于观望状态,赤眉军在山东也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刘秀想尽一切办法,最终让更始帝派遣自己北渡黄河,出抚河北。刘秀到了河北不久后,就取得了南栾之战的胜利,攻破邯郸。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极为不安,立即派出使者,封刘秀为萧王,并要求刘秀交出兵权。刘秀则以河北尚未平定为由,拒不领命。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示对汉室的重视,刘秀建国后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自己则成为汉世祖光武皇帝,后定都洛阳。
而此时的赤眉军也拥立了小皇帝刘盆子建立了新政权,拥兵三十万,进逼关中,与更始帝发生了火并,最终更始帝向赤眉军投降,被封为长沙王,但赤眉军也因此受到了重创。刘秀乘势出击,一举将兵士疲敝、粮草缺乏的赤眉军击败,至此,纵横山东十余年的赤眉军被刘秀扼杀在血泊之中。
从公元26年开始,刘秀用五年的时间,东征西讨,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统一了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鼎足之势。之后又历时四年,平定了陇西。刘秀称帝后,并没有像刘邦那样屠戮功臣,而是分封了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只解其兵权,让其回到自己的封地。
公元35年,刘秀率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益州的公孙述展开进攻。大司马吴汉率荆州兵六万,沿长江西上入蜀;盖延率诸军自陇西南下攻河池入蜀。沿途郡县纷纷降附,刘秀的大军直逼江州。
一年后,公孙述战死,成都守军投降,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一年终于平定了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但在此期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天下人口锐减至原来的五分之一。
公元51年,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恢复和发展,刘秀实行轻徭薄税的政策,并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还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人口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到了刘秀统治的末期,全国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比之前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公元57年,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62岁,其子刘庄继位。
刘秀的一生结束了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的混乱局面。他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精简机构,优待功臣;在经济上,休养生息,实施度田,发展经济;在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史称“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