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
(君主经常的做法是,听臣子们对某个人的称誉或非议,来决定提拔和斥退谁,这其实是不对的。)如果根据下属赞誉谁来提拔谁,那么臣子就会结党,民众都忙着结交朋友、搞关系而不求依照法令了。谁被称誉得最多就提拔谁,被诋毁得最多就惩罚谁,那么人们就不顾公法,而私下用术,互相结党比周。臣子都忘了君主的利益,跟别人结交来推荐自己的党友,下面人替君主着想的就太少了。
如果领导对待下属的进退,都靠听别人的毁誉(毁指批评,誉指赞誉),那么就会发生偏差。
按现在的观念,领导在用人时,要听听群众的意见,但韩非子对征求意见持不赞成的态度。这是因为当臣子们都结为朋党的时候,他们的毁誉是基于私人集团的利益,所以,越是征求意见,越是被蒙蔽。可以举两个例子: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候的奸臣。他原本是皇族的远亲,但是没有什么学问。有一次,李林甫的表弟生了一个儿子,他写信道贺:“闻有弄獐之庆。”此处应为“弄璋”。璋为一种玉器,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獐则是一种没有角的鹿。客人看到后都捂着嘴偷偷笑话他。
李林甫的贵人是他的情人——大名鼎鼎的武三思的女儿。武氏想让自己的情夫李林甫当宰相,请高力士向玄宗推荐李林甫。高力士没敢说。武氏又帮着李林甫去巴结宰相韩休,韩休因此很喜欢李林甫。宰相韩休在唐玄宗面前高度赞扬李林甫,说他有宰相之才,于是唐玄宗很快把李林甫提拔为黄门侍郎,作为韩休的副手。过了几年,韩休下台,李林甫顺利当上了宰相。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李林甫能当上宰相,就是因为一些贵人在皇帝面前推荐保举他,而他通过情妇跑通了这些贵人的关系,实际上他也没有什么文化,这就是领导听从别人的毁誉(指赞美或毁谤)而任用人,结果选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人。其实,李林甫的人品也不行,号称口蜜腹剑。所以,韩非子说选人要通过考核,而不是身边的人说谁好谁坏。
李林甫能当上宰相,是因为皇帝听从身边人的胡乱赞美。韩非子说“君主经常听臣子们对某个人的称誉或非议,来决定提拔和斥退谁。如果根据下属赞誉谁来提拔谁,那么臣子就会结党”,总之,向别人征求意见和评论是最不建议的做法。别人能老老实实地说实话吗?聪明的领导者通过实践考察来判断,而不是向左右人去打听某人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