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葛冰:一段“生死之交”的情谊

在到《婴儿画报》工作之前,我在《儿童文学》杂志做了十几年编辑,和金波老师、高洪波、白冰、刘丙钧就有交往,而且越来越熟悉,成了特别好的朋友。

我和金波老师认识得比较早,最开始我在学校教书,后来被借调到《儿童文学》编辑部。当时,我家和金波老师家非常近,相距不过几百米。金波老师既写成人诗,又写儿童诗,经常在《儿童文学》发表作品。我那时做童话编辑,虽然不是金波老师的责任编辑,但因为跟他比较熟,所以,其他编辑就经常让我向他转送稿费、样刊,把他的诗稿带到编辑部。那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没有快递、网上银行转账。因为有这些往来,我跟金波老师越来越熟。

金波老师非常热心地帮助别人,对我的创作也很关心,为我的作品写过推荐语。在我看来,他对我的作品的评价很到位,所以一直到现在,这些作品重印或者再版,我都喜欢让出版社把他的评价附在书上,作为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

不仅如此,金波老师对我的女儿葛竞的帮助也很大。葛竞喜欢写作,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发表作品,四年级写的小说《买猫》在海峡两岸七家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华儿童文学奖”比赛中获小说组一等奖,初中二年级时就出了两本童话集。德高望重的金波老师慧眼识人,在《东方少年》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专门推介葛竞,这对她走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是个很大的鼓舞。

我们在一起开笔会的时候,在写作之余的聊天中,金波老师经常会提到一些年轻的编辑和作者,不光是谈论他们的作品和工作,还关心他们的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帮助一名诗歌作者,给她推荐工作,解决了她的生活困难,让她能更安心地写诗。这些事情,都不是创作方面的,但他很尽心尽力。我想,这些年轻的编辑和作者要是知道金波老师的幕后努力,一定会非常感动的。

金波老师为人谦虚,他常对别人说,在“男婴笔会”的五个人里,葛冰比较会编故事,常给他出一些编故事的点子。实际上,每次都是他有了自己的构思后,再征求我的意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听了之后,觉得构思很妙,对我自己也很有启发。

再说说我和高洪波、白冰、刘丙钧在“男婴笔会”成立前的交往。

我们五个人中,金波、高洪波、白冰、刘丙钧他们四人都是写诗的,有共同的爱好,一直是好朋友。我在《儿童文学》做编辑,因为工作往来频繁,除了和金波老师认识比较早外,跟高洪波、白冰、刘丙钧也很熟,但熟到成为好朋友的程度,起因还是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

大约是在1995年,我得了一场大病,北京的医院诊断说是膀胱癌。当时我住在医院里,情绪很低落。高洪波、白冰、刘丙钧专程到医院看我,让我特别感动。尤其是高洪波,他爱人在医院工作,主动帮我推荐更好的医院、更好的医生为我做进一步检查,这让我一直不能忘怀。后来这个病好了,也搞不清到底是不是膀胱癌,因为有的医生说是,有的说不是,但是主治医生也许是出于“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考虑,让我把所有关于癌症治疗的过程,从头到尾都“享受”了一遍。这场大病,一下子把我和高洪波、白冰、刘丙钧的关系拉近了,成了一辈子的知心朋友。

跟他们几个的交往,对我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加入“男婴笔会”之前,我主要写童话、小说,诗歌几乎不写,但是进入“男婴笔会”之后,我开始写儿歌了。这和他们几个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发表的一些儿歌,很多都是高洪波帮忙修改的,有的甚至是把我原来的构思推翻重写。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我也成了儿歌、童诗写作队伍中的一员,现在也喜欢写。

在创作上,我和白冰的交往也是比较早的。当时我在《儿童文学》当编辑,他在作家出版社当编辑,除去稿件往来,我比较重要的两部作品集《蓝皮鼠和大脸猫》《小糊涂神儿》是白冰在作家出版社策划推出的。那时我和白冰经常谈论一些关于小说和童话的构思的话题。记得白冰跟我谈过他的两个构思:一个是关于猎人和黄羊的故事,另一个是关于狮子的童话。我觉得这两个构思要是写出来,应该是非常棒的作品。但因为忙于出版和行政工作,他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来写。

白冰把主要精力放在出版上了,成就有目共睹。其实白冰在创作方面是很有才气的,稍加注意的话,也可以看到,他一直没放弃写作,出版的短篇作品很多,获奖的短篇作品也很多。但如果有更多时间用来创作,白冰在儿童文学上的成就一定会更大。在我看来啊,他实际上是一个被出版“耽误”了的作家。在每一次“男婴笔会”一起创作时,我的感觉更明显。在一起讨论稿子的时候,我和白冰往往争论得最多,他讲他的构思,我讲我的构思,争论不休,从这些争论中,我也能看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气。

在加入“男婴笔会”以前,我和刘丙钧接触是最多的。我在《儿童文学》做童话编辑,他在《儿童文学》做诗歌编辑,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谈的、聊的都比较多。刘丙钧和我有一点比较相像,他也不善言谈,说话慢吞吞的。其实他肚子里有货,说话幽默、有哲理。比如,问他:“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他说:“是心,人的内心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他的作品也如他本人一样,有一种不露声色的幽默。比如,他的“笨小熊系列故事” ,写得幽默,大家就开玩笑把“笨小熊”的外号送给他。他脑子聪明,但不是很勤奋,给人的感觉,好像干什么事情都只用七分力,写作是这样,后来经营茶馆也是这样。

在写作上,刘丙钧最早给我的印象,是他编故事的能力不太强,优点是写的形象好,诙谐幽默。最近几年,我在创作中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觉得文学最重要的是写人。这不光是我在理论上的认识,也体现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我才发现刘丙钧在写作中注重形象塑造,还是很有远见的。同时,在“男婴笔会”里这么多年,在不断的交流中,他编故事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我看过他寄给我的新作,不仅有形象,故事编得也很出色。 EOuR44aoZCauQ8OfKFeTwcEuQgkiXKLDZGiUnuODDkRfPkXUERYreDbMjskkjC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