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多次到各地进行公开示范教学。
异地公开示范课程需要面对素未谋面的学生,班级秩序是个大挑战。孩子若一片沉默,教学显然不成功;孩子若嘈杂不安,教学可能也不成功;若是遇到现场出状况,有孩子闹情绪,或者不守课堂秩序,都是公开教学的地雷。这些小插曲,既考验老师如何应对,也可能是公开课最精彩之处。
我的课程内容以对话为基础。对话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好奇与关怀,也是一种美与创造。教学现场与学生应对、集体讨论或者个别对话,都是极美丽的交会。
2015年春天,我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做了一场公开教学,现场发生的小插曲令我印象深刻。
台下四百名教师听课。讲台上除了我,还有三十三位青少年,与我一起进行一场作文教学示范。
我以故事进行教学,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以对话形式和孩子讨论。师生互动完之后,孩子必须写作十分钟。当孩子完成作文,我再一一分享孩子的作品,以口语示范教师如何反馈孩子。
当我朗诵孩子的作文时,瞥见班上一名女学生将稿纸揉成一团,脸上露出不在乎的神情,当众玩弄着纸团。
我目睹这样的情况,可以选择忽略她,因为她并未影响课堂秩序。但我想对她多一点儿关心,因此决定和她对话。事后有教师反馈,他们目睹了女孩的反应,也想看我如何接招。
我走到女孩的课桌前,看了桌上写的名字,刻意蹲下来,视线与女孩同水平,以沉稳的声音呼唤女孩:“可盟,怎么啦?”
女孩听见我的关心,突然扭过脸去,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停顿了十秒钟。停顿是一种隐形的力量,有助于彼此觉察,也有助于更深刻地体验。在我停顿的当下,全场都安静了,仿佛整个世界也静止了,只有可盟仍然揉着稿纸。我用和缓而认真的声音,非常具体地陈述:“你把作文稿纸揉成了一团,发生什么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