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里堤传闻

千里堤早就名气很大,梁斌的《红旗谱》问世以来,更是家喻户晓。

据直隶《河渠志》载:“千里堤起自清苑县界,讫献县之臧家桥,周回于顺天、保定、河间三府之境长千余里,沿河绕淀,为数十州县生民之保障。”又据《清史稿》载:“千里堤始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乾隆五十四年培修,起自清苑,历安州、新安、高阳、河间、任丘、雄县、保定县(新镇)、霸州、文安、大城等十一州县,长十三万余丈,合七百七十六里,嘉庆十一年又筑。”

民间说法不同,有的说起自安国伍仁桥,有的说起自行唐。从以上两地出发,沿着千里堤走,绕来绕去最终能到达天津。天津现在还有地名“千里堤”就是例证。

由于白洋淀地处平原,四周都有堤护着。淀北是新安北堤,淀东南是千里堤。那时讲究“南为官堤,北为私埝”,意思是说南面的利益大于北面的利益。由于淀南地势比淀北低洼得多,一旦决口,非同小可,有“涝了文安洼,十年不还家”的说法。必要时宁可放弃淀北,也要保护淀南,可见千里堤多么重要!据说当初建千里堤时,设计得很长、很高,有个太监中饱私囊,私自更改了图纸,以致堤短了许多、小了许多。

历朝历代对千里堤的建设都很重视,质量要求得非常严。筑堤要用三合土,即粘土、砂土、白灰各三分之一,要过了筛子。每层布土,厚度不能过半尺,砸夯砸到用筷子扎不进去为止。还有一个检测方法,把一个铁圈儿砸入堤里,抠出圈儿的土,上秤约,分量不够继续砸夯。可见质量要求多严。

每到汛期,淀里和淀外的人都苦不堪言。淀里和淀外,淀南和淀北的利益就发生冲突。那时就有个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小范围的利益,不惜毁坏他人,不惜给他人造成重大灾难,去“偷堤”。

历史上发生过多起“偷堤”事件,最不好偷的就是千里堤,防范得很严,汛期禁止船靠岸。偷堤者往往化装成看病的或娶亲的,乘船靠近堤,乘其不备,偷偷掘堤。因为事关千百万人身家性命,一旦被发现会当场被打死。据说还有县官组织偷堤的事。

一九三八年正值洪峰期,驻安新的日本鬼子,不顾人民的死活,在七里庄掘开了千里堤。

由于人们拼死护堤,前两次均未扒开,第三次在机枪、刺刀的掩护下,武装“劫堤”才扒开了口子。

当时,汹涌的洪水倾泻而下,淹没了任丘、文安、雄县、霸县、静海以及天津市。那时多少村庄淹没,房倒屋塌,人口死伤无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人民兵灾之余,又遭受空前水灾,为此文安曾十几年“碌碡不翻身”(农业没收成)。

这是日本鬼子欠下冀中人民的又一笔血债,罄竹难书。

人们管那段堤还叫大口子,每过那都要指指点点,痛说日本鬼子的暴行。也有人说那个日本军官后来被枪毙了。

如今大口子修成了旅游码头。二〇〇八年任丘市政府在大口子旧址设立了纪念碑,警示世人,也告诉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1963年,白洋淀发生了特大洪水。抗洪中,中央全盘部署,为缓解灾情,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千里堤大树刘庄段掘堤缓洪。这项措施有效,缓解了水情,减轻了天津市的压力,保卫了天津市。灾后,全国支援灾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那一年,毛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

在根治海河兴修水利过程中,千里堤加高加固,部分堤段修了石砌护坡,比以往更为坚固、美观。

近年,堤顶修成了柏油公路。有两路市公交车来往于任丘、李广、西大坞之间。枣林庄、李广等处也修建了旅游码头,沿堤还有多处渔家酒楼,千里堤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seS8iIAcFeZZymkaH1DPqGIJq8WV4dZ2BDYSQIZ2zGFh7AqndDzvY0P7YgXn9/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