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白洋淀是怎样形成的

号称“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事鲜为人知。

白洋淀形成于北宋初期,确切地说,因北宋的武备而形成。说这事还得扯得远一点。

再早,中原的防线在长城。长城依山据险蜿蜒万里,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然而后晋的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也就是后来的辽国),等于把防线拱手送了他人。后周国主柴荣,御驾亲征,收复了瓦桥关、益津关,设置了雄州、霸州。后来这条线就成了宋辽的边界。可这里是平原地带,无险可守。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白沟河狭小,挡不住辽邦的骑兵,给北宋的边防带来很大的压力。

一班武将拼命死战,三关就像三颗钉子钉在前沿,使边界不得南移。然而辽国的骑兵仍可以绕过三关,深入内地烧杀抢掠。常常深入几百里,最远时深入上千里,到达澶渊城下。有时,一小队骑兵越境,足可搅得几个州府,乃至半个国翻天覆地,鸡犬不宁。真可谓防不胜防!

北宋朝廷不得不加强纵深防御,北方各州县十里一铺,五里一墩,沿途构筑烽火台,随时报警。像定州的开元塔原来就是瞭敌塔。可想而知,当时半个国家常年处于战备状态。也可以想象北宋在武备方面投入了多大的人力、物力。

边防驻军逐渐增加,粮饷接济不上,将士们常常饿着肚子打仗。

如何阻挡住辽邦的骑兵,如何解决驻军的粮饷供应,成了北宋君臣的两个难解之题。

泱泱华夏岂能无人?朝中出了位远见卓识之士——何承矩。

何承矩幼年曾随父亲在边关作战,深知边关的山川河流,地理形势,知道边关一带河流多,水泽多,低洼地多。他想开河引流,筑堤蓄水,使淀泊相连,沿边界几百里形成一条水带,用水阻挡辽国的骑兵。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何承矩到任之后就着手实施。然而施行起来却有很多困难。首先要勘测地形。勘测地形不能公开进行,因为辽邦一旦摸清意图,必然阻挠、破坏,导致计划搁浅。

何承矩自有办法。他召集了幕僚、下属以及地方上的一些文人,乘了一条船,沿河淀游览。他们以赏蓼花为题,边游览边饮酒边对诗作文。

蓼花是什么?蓼花是一种水草,俗称花棒秸、水凤秸,开小花,像谷穗似的,一串串的,淡红色或淡绿色,类似旱地的狗尾巴花,本没什么欣赏价值。不过这种花沿水边到处都是,何承矩正好借赏蓼花为名,去遍了所有想去的地方。同行的人只知道何承矩在赏蓼花,却不知他在暗暗地勘察地形。每到一地,他把地形地貌暗记于心,晚上再绘成图。几天下来,这帮文人写成了几十篇《蓼花游》,何承矩也勘察完毕,绘制成图上奏朝廷,左右的人竟浑然不知。

后人为纪念此事,在白洋淀筑成“爱景台”,上刻碑曰“蓼花游”。这是后话不提。

朝廷非常重视何承矩的建议,批准实施。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何承矩发动沿边各州的驻军18000人开塘筑堤。

这项工程十分浩大,建成的堤埝总长约六百里。一条堤以雄州为中心,西起安州,东至霸州东於口关。一条堤以鄚州为中心,西起安州,东至文安西北。两堤间又开挖了几条河,使一个个淀泊相连。蓄水后水面宽三十里至四十五里不等,水“深不可行舟,浅不可涉渡”。由于其中最大的淀叫白洋淀,所以这些淀统称白洋淀。白洋淀的形成,有效地阻挡了辽国的骑兵。

到宋真宗年间,太监杨怀敏继续开河蓄水,从安州向西直开到保州西北的沈远泺(读泊)。又在下游引滹沱河水,直到沧州泥沽海口。这样形成了八百里长的完整的防御体系,辽兵真成了望洋兴叹!

白洋淀的形成也为农业种植提供了水利条件。何承矩组织边关将士们屯田种水稻。据说现在淀里的村庄就是当年屯田的处所。那时北方从未种过水稻,由于第一次引进的稻种生长期长,北方无霜期短,试种没有成功。这事立即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特别是武将习惯于上阵杀敌,以种田为耻,更是怨气冲天。然而何承矩不为所动,不改初衷,次年再次引进生长期短的稻种,终于试种成功,平息了众议。于是驻边各军开始了屯田,收到了好的效果。

到了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何承矩又命人掘开长城堤注水雄州,使雄州东部大面积蓄水,进一步扩大了白洋淀,完善了防御体系,推动了屯田事业。

当然,蓄水、屯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辽邦不断破坏干扰。何承矩也有准备,随时给予回击。一次,辽国出动数千精兵夜袭雄州城,击鼓呐喊,纵火攻城,声势浩大。何承矩又显示出他“勇”的一面,天明后率兵出城迎敌,在城外一场恶战,宋兵斩杀无数辽兵,并生擒了敌将,使敌狼狈逃窜。

屯田事业,改善了将士的生活,稳定了军心,扩大了军饷来源。将士们平时种田,战时打仗,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总之,白洋淀的形成,既有效阻挡了敌军,又推动了屯田,可以说一举两得。岂止是“两得”,还有一得呢!

由于连年征战,边关一带田地荒芜,人们流离失所,多数人成了流民,一些流民以贩私盐、盗窃、抢劫为生。白洋淀蓄水后,水里有菱藕、鱼虾、蒲苇,水产大大增加,又可以种植水稻。因此,一些边民定居下来。何承矩又因势利导出榜招抚边民,恢复农耕。边民的增加,大大加强了边防力量。这算“一举三得”吧!

其实远不止这些。

白洋淀的形成,边防力量的壮大,使辽国望而却步,打消了南侵的念头,因而有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正是这一百多年宝贵的和平,宋朝才得以休养生息,才有了中华民族这一阶段的繁荣,才有了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才有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才有了宋瓷和宋词,才有了《梦溪笔谈》,才有了《资治通鉴》,才有了唐宋八大家的六大家,才有了《清明上河图》,才有了瘦金书……

假设没有白洋淀构成的防线,国家长期处于动乱,以上各项成效是不可能出现的。亲爱的读者,了解了这些,你是不是更觉得白洋淀可爱呢! WfVDvvkfr3DqfANXscJMo3Xc2+eb+jyiKamCobAywLr1OvRXgaRwq6mSA0FQmf1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