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古代遗传学成就:养动物我们是专业的

考古学发现证明,在六七千年前,中国的农业水平就已经很高超了。你肯定知道,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在《诗经·大雅·生民》这首诗里,就记载着古人种植大豆的事迹。在整部《诗经》里,还记载了350多种植物,甚至提到了关于植物育种的知识,也就是怎样才能培育出品种更好的农作物。很多农作物已经分出了不同的品种,可以说,在那个时代里,这是相当大的成就。而在4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上,还出现了猪、牛、羊、狗这些动物的名称,说明那个时代饲养牲畜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在《诗经》里,指称马和牛等动物的名词也特别丰富。比如,“骊”是纯黑色的马,“骐”是青黑色形成像棋盘一样花纹的马,一辆车驾三匹马是“骖”,驾四匹马就是“驷”。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当时中国不但已经大规模饲养了马和牛,并且祖先们利用遗传和育种的知识,培养出了很多不同的品种。

到了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写下了《论衡》这部伟大的作品。在书中,王充曾提出“种类相产”“子性类父”这样的观点,意思是说生物繁殖的时候都会生出和自己相似的后代。可见,在大约2000年前,中国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遗传现象。

大约在1500年前,贾思勰写出了《齐民要术》,这部作品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的伟大代表作。《齐民要术》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能让老百姓养活自己的重要的技术”。

《齐民要术》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农作物育种的技术,而育种属于进化论所描述的人工选择,至于怎么分辨植物的雌雄,在这部典籍里也记录了相关的鉴定方法。

这本书的实用性特别强。书里不但教读者怎么分辨植物的雌雄,还把给植物授粉的技术传授给了他们,连怎么鉴定农作物品种的好坏,作品里也提到了非常明确的标准。

在种植果树方面,《齐民要术》也有很丰富的记载。比如,有些植物是需要通过有性繁殖的,也就是用种子来种植;而有些树则需要采用无性繁殖,也就是压苗等方式来种植。在养殖动物方面,《齐民要术》同样有非常充实的记录。比如,如何鉴定马和牛是否属于优良品种,这些相牛和相马技术看似简单,其实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在那个时候,世界上的其他地区都还没有这么系统鉴定牲畜的方法,尽管当时的中国农业专家还没有从遗传现象里总结出遗传学规律,但是他们从经验里得到的实用方法是十分准确的。

在900多年前,宋代的沈括写出了另外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梦溪笔谈》。在这部作品里已经明确提到生物会在遗传的过程中发生变异,包括环境的因素、气候的因素和人为影响的因素都会造成生物变异的发生。

在大约700年前,元代对于农作物栽培技术有了更详细的论述,甚至有了关于植物的图谱。不光是农作物,连那些观赏植物也被画成了图谱。在这些图谱中,详细地记载了各种观赏植物的特点以及栽培方法。可别小看这些花花草草的栽培方法,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已经认识到可以人工控制生物的进化方向。也就是说,只要人为地控制培养条件,就能培养出人们想要得到的新品种。这样的思维已经是在有意识地利用遗传学知识了。

总之,在古代社会里,遗传学知识和农业密不可分,而农业高度发达的中国在这个方面非常领先。除了这些农业知识,古代中国人也认识到子女会继承父母的特性,这同样是遗传规律的体现。那么,欧洲人有没有发现这一点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希腊神话里能看到这一点。 ZrBsxzl82cmZwI57OXpnGVif96QR05tyFynztV+9JW2xoBaGkgI/Z5Z6d3kY/WC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