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短命王朝

大约六十年后,东晋明帝司马绍在位时,重臣王导陪坐其间。晋明帝向王导询问了司马家的发家史,王导便说起了司马懿父子的奠基事迹,当讲到司马昭弑杀高贵乡公曹髦之时,晋明帝掩面伏在床上,说道:“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我大晋天下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第一节
西晋开国

高平陵之变

公元 280 年三月十五日,晋将王濬的军队进入了吴国的都城建业 (今江苏南京市) ,吴主孙皓投降。从此,晋武帝司马炎终结了混乱已久的汉末三国时代。汉末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终结三国时代的司马家并称不上是英雄。

晋朝的奠基人是晋武帝的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三人。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 西南) 人,出自河内大族司马氏。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官至京兆尹,是曹操年轻时的举荐人;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官至兖州刺史,多有贤名美誉。司马懿身为家中次子,先是在曹操的丞相府任职,其间与魏太子曹丕交情甚好,为曹丕四友之一。220 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司马懿先后得到了魏文帝曹丕与魏明帝曹叡的重用。239 年,曹叡去世,其养子曹芳即位,司马懿和曹氏宗族曹爽并为托孤大臣。曹爽倚仗自己曹氏宗亲的身份,大肆任用私人,有不少越权的举动,还得罪了不少大臣。

249 年正月,司马懿不满权力被曹爽侵夺,先是装病麻痹曹爽及其党羽,而后便趁着曹爽兄弟陪皇帝离开都城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际,起兵发动政变,并控制了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其时,曹爽的智囊桓范力劝曹爽发动地方力量对抗司马懿。可曹爽顾虑太多,不愿听取其建议。一来曹爽不想冒险与素有威望及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司马懿开战,二来司马懿派遣众臣前来劝说,并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不仅可保全性命,甚至可以保留爵位。与司马懿齐名的曹魏老臣蒋济也写信给曹爽,愿意为司马懿作担保。

曹爽听从了蒋济等人的话,放弃了抵抗,交出了权力。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司马懿曾经许诺的富家翁生活,而是被诛灭三族的命运。不仅曹爽家族遭到了司马懿的族灭,甚至依附于曹爽的众臣,如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人也被诛杀,被夷灭了三族。司马懿这等不守信用的行为,让曾经为他担保的蒋济非常寒心。蒋济辞去了封赏,于当年四月便惭恨而终。

司马懿掌权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控了曹魏政权。在这三位掌权期间,曹魏境内的淮南地区相继发生了三次叛乱,起兵讨伐司马氏,史称淮南三叛。不过,这三次叛乱都被司马懿三父子先后平定了。

254 年,司马懿去世,其长子司马师掌权。魏帝曹芳不满司马师的越权举动,与大臣李丰、皇后之父张缉等人谋废司马师。密谋败露后,诸多参与计划的大臣都遭到了族灭。几个月后,司马师废掉了曹芳,改立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为帝。

第二年,司马师在平定了淮南的叛乱后,便因伤病去世,其弟司马昭继承了他的权力。

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的起事地点均在淮南地区的扬州治所寿春( 今安徽寿县 )一带。

251 年,征东将军、扬州都督王凌密谋讨伐司马懿;

255 年,镇东将军、扬州都督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

257 年,镇东大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杀扬州刺史乐 ,并联合东吴起兵讨伐司马昭。

值得一提的是,257 年的寿春之战是三国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这一次司马昭军队二十六万,诸葛诞军队十五万,吴国军队也有十多万,三方兵力合计有五十万之多。此前所称官渡、赤壁、夷陵三战的兵力动辄七八十万,属于演义虚构,三战中参战兵力最多的赤壁之战,双方参战人数也只有二十多万。

晋祚不得长久

255 年闰正月,司马师去世。其时魏帝曹髦才做了几个月的皇帝,计划趁机谋夺司马家的权力,不料却被司马昭的谋臣傅嘏与钟会等人识破,从而计划落空。

尽管如此,不难看出曹髦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皇帝,钟会甚至赞誉曹髦为“文类陈思,武类太祖”。陈思指的是才高八斗的陈思王曹植,太祖则指的是奠基曹魏政权的魏太祖曹操。如父兄一样,司马昭掌权后也屡屡有越权行为,曹髦愤然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越来越意识到亲政的渺茫,不甘心被司马昭控制的他,决意奋起反抗。

260 年五月初七,曹髦带着卫士杀出皇宫,准备斩杀司马昭。曹髦一行先是遇到了司马昭的三弟屯骑校尉司马伷,曹髦左右呵斥了司马伷,司马伷的军队立刻四散。于是,曹髦一路杀到了皇宫的外城门司马门,而负责禁军守卫的是司马昭的亲信中护军贾充。太子舍人成济是禁军武官,便问贾充道:“如今事态紧急,该如何打算?”贾充意识到:一旦让曹髦杀出皇宫,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曹髦毕竟是皇帝之尊,这些人虽然是司马昭的下属,但最多也只是敢挡一挡罢了。于是,贾充便说道:“司马公平时蓄养汝等,正为今日!如今之事,还有什么好问的吗?”成济见贾充已经发话,便想乘此时建功封赏,于是抽出长戈,与兄弟成倅一同刺死了曹髦。曹髦死后,曹魏重臣陈泰与司马昭的叔父司马孚枕着曹髦的尸体号啕大哭。

陈泰(200—260),字玄伯,是曹魏名臣陈群之子。其人文武全才,曾在西线抵御蜀将姜维,时任尚书右仆射。陈泰见曹髦遇害,拒绝上朝。司马昭素来与陈泰交好,问道:“玄伯,你认为我该怎么办?”陈泰答道:“唯有杀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又道:“还有别的办法吗?”陈泰说道:“你怎么能让我说之后的话!”司马昭当然不会杀死亲信贾充,便杀了成济兄弟抵罪了事,并灭其三族。成济兄弟当然不服罪,二人光着身子跑到屋顶破口大骂,最后被军士射杀。面对这样敷衍了事的处理,陈泰无比悲痛,不久便吐血而死。

事后,司马昭立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奂为帝,并将曹髦的帝号削去,后世多以曹髦继位之前的爵位“高贵乡公”来称呼他。为了压制住弑君带来的恶劣影响,司马昭急需建立功业来转移国内高层的政治矛盾,于是于263 年发动了灭蜀之战,并成功消灭了蜀汉。264 年三月,司马昭加位晋王。265 年八月,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继承王位,于当年十二月篡魏建晋,史称西晋。

大约六十年后,东晋明帝司马绍在位时,重臣王导陪坐其间。晋明帝向王导询问了司马家的发家史,王导便说起了司马懿父子的奠基事迹,当讲到司马昭弑杀高贵乡公曹髦之时,晋明帝掩面伏在床上,说道:“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我大晋天下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是的,大晋的国祚确实不会长久。

大魏纯臣司马孚

司马孚(180—272),字叔达,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炎受禅之时,司马孚紧握着已经被贬为陈留王的曹奂的手,流泪说道:“老臣死的时候,还是大魏的纯臣。”司马孚看似对大魏忠诚,其实可谓一点都不尽心。比如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与司马师占据了要地司马门;在废曹芳的表文中,司马孚的署名领衔群臣之上;甚至他还领衔了废曹髦的表文,其文陈说曹髦“悖逆不道,自陷大祸”。

可见,司马孚一直在朝廷和家族之间做着妥协,只不过他向朝廷妥协的多是言论方面的表面工作,向家族妥协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力量。当然,他这样的行为也让侄孙司马炎非常难堪。

西晋君臣

前面两小节讲述了西晋的开国史,西晋统一了三国,也算是一个大一统王朝。我们历来认为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大多是“武能定天下,文能治万邦”的英杰人物。如秦朝的秦始皇嬴政、汉朝的刘邦、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宋朝的赵匡胤等人。从这个层面来看,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并不算一位合格的开国君主。

我们前面也说到了,晋武帝是继承了他的祖父、伯父和父亲的基业。抛开人品不论,司马懿、司马师的能力绝对是非常出众的,司马昭虽然在能力上弱于其父兄,但也算一时的俊杰人物。不过晋武帝司马炎就没有这么优秀的才能了,当然他也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比如晋武帝在 265年便建立了晋朝,却直到 279 年才发动灭吴之战,而且发动这场战争对晋武帝来说也不算主动,主要是为了平息众人对他的权力的担忧,这一点我们在下节再作详细讲述。

晋武帝在政治上谈不上有大志,却在个人享受方面有着不小的野心。273 年,西晋多地有水患,晋武帝却在忙着挑选大臣及良家的女子,将那些姿色出众的充入后宫,并且诏书明令:有藏匿不报的以罪论处,在自己挑选完毕之前,民间不得嫁娶。280 年,西晋消灭了东吴,晋武帝又将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寝宫里的几千位宫女收入皇宫,这样一来,他的皇宫里便有宫女将近万人。

君主如此,大臣们大多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西晋王朝以孝治天下,不过在西晋上层最流行的并不是“比孝”,而是“斗富”。比如西晋的太尉何曾,每天吃饭就要花掉一万钱,还说根本没法下筷子,他的儿子则一天要花费两万钱。两万钱是个什么概念呢?在较为和平的时期,一千二百钱左右便能买到一石米(约三十公斤),也就是说何曾父子一天的花费(三万钱)能买到大约二十四石米,约合七百二十公斤,可见其奢靡程度。

说到“斗富”,最出名的还是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与大臣石崇斗富的故事。王恺用糖膏洗锅(当时制糖工艺不发达,糖极为珍贵),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火;王恺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屏障,石崇便用锦缎做了五十里的屏障。王恺斗不过石崇,便把晋武帝赐给他的两尺高的珊瑚树拿出来炫耀,没想到石崇看到后随手便把这珊瑚树敲得粉碎。王恺正要发怒时,只见石崇不慌不忙地拿出了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王恺一看傻了眼,知道是斗不过石崇了。

如此君臣,我们似乎已经可以预见西晋的结局了。

以孝治天下与《陈情表》

西晋号称以孝治天下,并非是因为司马家以篡位得天下,才不方便以忠为名号。其实,这是自汉朝以来的传统,汉朝的察举制有“孝廉”这一科目,就是为了给予孝行人士以入仕机会。西晋许多大臣都有孝名,不过最为真诚动人的当属李密。

李密( 224—287 ),字令伯,犍为武阳( 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区东 )人。李密原本是蜀国人,幼年丧父,之后母亲改嫁,他便由祖母抚养长大。李密在蜀国当过尚书郎,后来蜀国灭亡,西晋朝廷多次征召李密去做官,晋武帝司马炎甚至让他出任太子洗马。然而,李密的祖母当时已经九十六岁了,于是他便于 267 年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陈情表》,文中叙述了他与祖母的感情,其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更是让人落泪。司马炎批准了李密的请求,还奖赏了李密,李密也终于得以奉养祖母以尽孝心。

思考

(一)西晋的奠基人主要是谁?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OGvSgVNHr5UsXkaHO594Rn6g3BBNKGDwA+x7+A0JfVf1WUsC72SVoVtrWdog2B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