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尴尬皇家

江南的东晋

这一小节,我们来讲述东晋的建国史。这自然要从我们之前已经出场多次的司马睿说起。

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其祖父是司马懿的第三子琅邪王司马伷,其父亲是司马伷的长子司马觐。司马觐于 290 年去世,其后司马睿便继承了琅邪王的爵位。

我们前面提到过,八王之乱前夕,即 291 年,司马睿的叔父东安公司马繇因参与除去杨骏一系,得以破例升格为东安王。然而这位东安王因得罪了成都王司马颖,在荡阴之战结束后的 304 年被司马颖杀害。司马睿害怕受牵连,之后便投奔东海王司马越,在 305 年得任平东将军、监领徐州军事,镇守下邳国 (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南) 。这时,司马睿便延请琅邪王氏的王导担任自己的司马。司马睿邀请王导担任司马,其一是因为王导的从兄王衍此时正在朝中与司马越紧密合作,其二是王导此前担任过司马越的参军,其三则是王导、王衍出身的琅邪国 (治开阳,今山东临 沂市北) 正是司马睿的封地。

当然,司马睿和王导的私交也很不错。早在洛阳时,两人便相交甚密,王导还经常劝司马睿回到封地。307 年九月,司马越派司马睿经营南方的扬州,此时司马睿的职位是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自然也带着王导一起赴任。

琅邪王司马睿来到江东大族虎踞龙盘之地,自然是胆战心惊,急于得到这些江东大族的支持。西晋末年,江东的大族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当属义兴 (治阳羡,今江苏宜兴 市) 周氏,还有出自吴郡 (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的顾氏和出自山阴 (今浙江绍兴) 的贺氏。

为了让司马睿得到江东大族的支持,王导特意在建邺 (今江苏南京市) 展示了威严整齐的队伍,使得当时的名士顾荣和纪瞻等人都大为惊异,不得不在路边对司马睿进行拜谒。除此之外,王导还亲自去请了顾荣与贺循这两位声望最高的大族代表,才让江东的世家大族逐渐开始拥护司马睿这位新来的司马家宗室。

三定江南

前面谈到,永嘉之乱后,许多北方的世家大族与流民来到了江南,司马睿与王导对这些人也是尽量收拢,因为他们需要更多世家大族的支持。在这些北方来的大族中,许多都活跃在日后的政治舞台,如太原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等。

307 年,司马睿和王导来到了扬州。他们在扬州的经营看似稳定,但是仍然有不少隐患,比如南方的大族并不都愿意臣服于他们,其代表人物便是此前三定江南的义兴周氏。

所谓三定江南,其实前两次平定都发生在司马睿南渡之前。当时的扬州并不算太平,晋惠帝在位期间先后有两次大规模的起义,分别由石冰与陈敏率领,这两人都有割据之志,不过都被义兴周氏的周玘率领地方武装平定了。值得一提的是,日后成为著名道士的葛洪也参与了平定石冰的战争。

而第三次定江南,发生在司马睿渡江之后的 310 年。当时周玘率军击败了自立为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的晋将钱璯,因为钱璯率军劫掠了周玘的家乡义兴。

313 年,因北方来的大族们身居高位,占夺田地,侵占了原本属于南方大族的利益,身为“地头蛇”的大族周玘自然是相当不满。于是,周玘意图让南方大族掌握扬州权力,发动了政变。不料,司马睿先下手为强,将周玘的权力剥除。周玘自知计划败露,不久忧愤而亡。司马睿和王导考虑到自身才来扬州不久,根基不稳,也不愿意过多得罪这些大族们,于是准备息事宁人,甚至给了周玘“忠烈”的谥号。然而周玘的儿子周勰与族人们并不领情,仍然要作乱。司马睿和王导在平定叛乱后,也没有追究周勰的责任,当然是为了能够和这些江东大族继续合作。

317 年,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这一年六月,刘琨的内甥温峤来到了建康,奉刘琨之命劝司马睿称帝。318 年三月,司马睿在得知晋愍帝遇害后,改称皇帝,即晋元帝。

葛洪与《抱朴子》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 今江苏句容 )人,生于 283 年。葛洪的父亲曾担任东吴的会稽太守,葛洪年轻时也心向仕途,曾于 303 年招募了数百人一同投奔东吴大族顾秘,并参与镇压石冰的叛乱。之后,葛洪对仕途无意,专心于道教,颇有声名。东晋朝廷如司马睿、王导多次征辟葛洪,后葛洪于广州罗浮山专心炼丹,被后世称为葛仙翁。

葛洪的代表作是《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前者主要讲述道教中与炼丹、符箓相关的东西,甚至提到了早期制造火药的方法;后者则主要讲述时政,对于后人了解东汉至东晋的社会生活颇有作用。

思考

(一)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IIBXj8mjfim7rcS2xMzUromwdShBtU/D/5TiwLvDwzHeUjd7INYhgojcLdPVD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